我在十四歲時隨家人移民來美,住在洛杉磯一帶。當時南加州的華人移民風潮尚未興起,我就讀的頭一個中學,全校只有三個半華籍小留學生(其中有一位兩三歲就來美國,說不了幾句華語,所以只算他半個),我妹妹就讀的小學則連半個華人同學都沒有。完全不懂英文的妹妹那時讀小六,老是哭著回來說她不要上學了。只讀過一兩年初中英文的弟弟和我,情形並沒有好多少;上學前先念熟一句“I don't speak English”(俺不會講英文啦),有人前來搭訕,就一律拿這句話搪塞。儘管埋頭苦讀英文的日子不太好過,卻沒有人想過要去補習什麼的。理由很簡單 -- 那時所謂的「課後補習班」根本不存在呀!
 
三十年的時光眨眼而過,南加州的華人世界早已今非昔比。中港台三地的新移民,幾乎把洛杉磯東邊一大片土地,變成了華人的租界。中華飲食文化和休閑娛樂,也源源不絕地進口而來。從鼎泰豐到永和豆漿、從KTV到夜總會、從東森電視到鳳凰衛視、從慈濟到佛光山西來寺... 林林總總應有盡有。但是每次到華人區去,最教我驚嘆的卻是從台灣全盤移植過來的「補習文化」。

美國人並不是沒有補習班的。坊間有種種針對大學入學考、醫法商科入學考、重要執照考試的補習機構;但是它們幾乎全是短期的重點複習班,像華人中小學生那種經年累月、日以繼夜的補習法,美國人是作夢也想不到的。近一二十年來,各種台式升大學補習班、才藝班、安親班,在華人區有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隨便翻翻「華人工商」電話簿,就可以看到一堆什麼「SAT 2400挑戰班/2100保證班」(註:SAT為美國的大學入學考,滿分為2400分)、「SAT考前衝刺班」、「中小學英數先修班」、「升大學個人輔導」、「長春藤名校保證計畫」、連幼稚園生都收的「課後輔導班」、全天上課的暑期班、各種才藝班、中文班...最起碼有上百家吧。我甚至看過新聞說,若干中國大陸「先知先覺」的父母,用暑期將未來的「小留」們送到加州來補SAT,即使自己需要「越洋全陪」,也在所不惜呢。

 
任何生意都是供需問題,一定要有這麼多家長趨之若騖,才能養得起這麼多補教中心;有位住在德州亞裔區的台灣移民媽媽,看了我的「單身族的保命課程」一文後,留言告訴我說,她讀初中的兒子有很多亞洲同學「幾乎一週七天課後補習班和才藝課排滿的,連最該放鬆的暑假也不例外」;而且同儕之間,不斷地互相比來比去,結果搞得她那個不補習的資優生兒子「開始擔心為何他沒去做那些事,也很疑惑為何自己的父母似乎完全不在乎他是否很”厲害”」。這位母親嘆說:「自己走過填鴨式教育,現在極力避免自己孩子經歷同樣的痛苦,可是這個美國出生長大的孩子竟因為同儕的壓力開始質疑自己。很不能理解啊!」她問我當年在不懂英文、又就讀放牛班學校的情況下,是怎麼應付申請大學這檔子事的。
 
我看了她的留言只有苦笑。在我們那個時代,哪有什麼「應付」的辦法﹖我只能感謝當年沒有這種華人補習文化、學校裏沒有大批補教加持、很「厲害」的「人工神童」和我競爭。我們念英文都是最土法煉鋼的作法,幾百頁的英文小說,每頁每行不會的字全部查字典,一個字一個字寫在筆記本上,一本寫滿了再換一本。我高一時的英文老師喜歡叫學生在課堂上念課文,這對美國學生來說很舒服,對每一行都有「它認得我、我不認得它」的蟹行字的我就慘了。惟一的辦法是每晚把第二天要教的課文全部查過,不會念的字一律用鉛筆寫上音標 -- 用鉛筆是因為美國的中學教科書全是學校借給學生的,當天晚上我還要把那些音標逐字擦掉啦。
 
饒是這樣拼命,我在高二考PSAT(大學入學試的全國統一模擬考)時,英文部份的成績仍然慘不忍睹 -- 什麼文法、閱讀,都還勉可對付,就是字彙那區不認識的生冷單字實在太多了。沒有補習班可上的我,再度採用了最笨的方法:去買了一本薄薄的書,叫作“SAT Vocabulary“(大學考字彙集)。那整本大約百頁的書,除了幾千個冷僻生字加解釋外什麼都沒有;我每天有空就把那本書一段段從頭念到尾(還未必背得起來呢),再從尾念到頭,如是鼓搗了一整年,把整本書翻得糊糊爛爛以後,就跑去考試啦。當我拿到成績單時,幾乎不相信自已的眼睛 -- 我的英文成績,居然考在全國前百分之幾之內。一直到今天,我偶爾都還會想:那時候他們到底有沒有把分數搞錯哪﹖
 
可想而知的,在這種背景成長下的我,對華人「不要輸在起跑點上」的「補教人生」文化,當然是大大不以為然 -- 人生是迂迴曲折、還會時時插播一堆意外事件、摻雜不公平裁判、三姑六婆觀眾的超級馬拉松;如果一個人沒有真材實料的專長、韌性、適應力,在起跑點上站前個一百公尺,是能有多大的作用哉﹖安安現在三歲多了,除了那種從早玩到晚的幼兒園外,什麼才藝班也沒去過。我倒並不反對女兒學習才藝,但是她至少必須有某方面的興趣或天份才值得去學,我絕不會因為隔壁的小美大華都在學什麼什麼,也就叫她去的。
 
至於對正規課業的輔導,因為安安尚未上學,我的概念仍然很模糊,但是我並不認同「中小學英數先修班」之類的理念,我也不喜歡家長過度「協助」小孩功課的作法。小朋友有課業上的問題,當然可以問,但是像我有個醫師朋友,曾告訴我他如何幫助女兒學業的故事 -- 念高中的女兒,選了預修大學程度的高級生物課(AP Biology),老爸幫她準備期末考時,注意到她們用的教科書不是最新版本,立即飛車到附近的社區大學書店,買來最新一版查看裏面有沒有新增的試題;結果第二天的考題果真全部出於新版教科書,老爸為此洋洋自得。但是他這樣的作法,真的有幫到女兒的對課業的徹底理解嗎﹖
 
話又說回來,在觀念上不認同學業惡性競爭是一回事,在現實生活裏,怎麼面對這種趨勢的影響,又是另一回事。上文提到曾經留言的台灣媽媽,現在已經在煩惱要如何對兒子捍衛自已「只希望你以後能作個快樂、善良、負責的人」這種「胸無大志」的價值觀,又不希望給小孩一種其他亞洲父母的「菁英觀」就是神經病、頭殼壞去的錯誤印象。我覺得這的確是不小的挑戰啊!
 
我也可以老實不客氣的批評說,很多華人父母拼命用人工方式養殖「資優」、「多才多藝」的學童,無論各種成績、獎項、進度,都鉅細糜遺和同儕們不停比來比去的作法,其心態和賽馬主人培育優良種馬、或是貴夫人炫耀手上的鑽戒並無二致;但是無論我嘴裏罵得多痛快,也無法完全忽視現在已經不是我們那個單純的年代,大批量產的亞裔「資優生」,已經把亞洲學生進入知名大學的道路堵得一塌糊塗,而且這種大塞車的情況會隨著大陸學生不斷湧入,越來越趨嚴重的事實。不管安安喜不喜歡,十多年後申請大學時,她勢必要面對和這些走過「補教人生」小孩的嚴酷競爭。老媽惟一能做的微弱抗拒就是拒絕搬到生活超級方便的華人區,不讓她就讀那種被亞裔全盤佔領、十個學生裏有九個東方面孔、有八個在補習、有六七個的補習形態是7-11、全年無休的「好」學校。可是只有這樣做夠不夠呢﹖天曉得。大家也只能且戰且走,等著瞧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