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在美國念大一那年,很倒楣地在期末考前一天,腎結石大舉發作。那時當然不知道生了什麼病,但是在痛到完全無法念書的情況下,只好不情不願地放下課本,向學生保健中心掙扎而去。
 
護士量了體溫、血壓後,開始問一些公式化的問題。當她看我指著左下腹側大聲叫疼時,忽然冒出一句:”Are you sexually active?”
 
我瞠目結舌地望著她,完全不曉得她在說什麼。初二才來美國的我,為了求生,在高中時代頗下了點死工夫念英文,從喬塞莎士比亞到史坦貝克海明威,文學名著不知念了多少,可就沒讀過這句什麼碗糕sexually active!

護士見我一副拒答的樣子,索性去把醫師叫了進來,什麼體檢驗尿地折騰了半天後,醫師才稍帶困惑地問:「妳到底有沒有任何懷孕(pregnant)的可能啊﹖」
 
Pregnant這個字我倒聽懂了,大驚失色地嚷道:「沒有!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什麼叫絕對不可能﹖」旁邊的護士面有慍色地說:「如果妳沒有性經驗,剛剛我問妳是否sexually active的時候,妳怎麼不否認﹖」
 
痛得直冒冷汗的我,一霎時間完全明白了。原來sexually active是「性行為」的意思!你們這些混球,懷疑老娘是子宮外孕或是小產!我真正是啞吧吃黃蓮,難道能大聲告訴他們說:我,美國頂尖大學的本科生,弄不懂這兩個簡單英文字組合起來的意思,才沒有加以否認嗎﹖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很多第一代的華人移民,視在美國看醫師為畏途,不是沒有理由的。醫學術語相當困難龐雜,其中很多專門名詞,連母語是英文的人也不懂。有個老笑話:
 
某醫生對一個新病人仔細解釋病情後,把處方箋遞給他,問道:「還有什麼問題嗎﹖」
病人把處方箋翻來覆去看了半天,囁嚅道:「只有一個問題...請問,您是真的、真正的、正牌的有照醫師嗎﹖」
醫師大驚:「我當然有執照!你為什麼會這樣問﹖」
病人忸怩說:「因為...因為您說的每一句話,我竟然都聽得懂。而且這張處方箋,我居然可以讀耶!」
 
母語不是英文、又非醫藥專業的人,情形可就更悽慘了。不要說那些拉丁文、希臘文術語以及火星文級的藥名啦,就算整句話每個字都懂,湊起來也常常不是那麼回事。我的sexually active就是經典的例子,再舉個例吧,看看底下這句話:
“This guy is really SOB. If he has an arrest, we will need to run a code.”
 
一般人可能會想:這傢伙是...嗯,SOB大概是粗話Son of a Bitch(狗養的)簡寫吧。Arrest不是逮捕嗎﹖Code是法典。這句話是說他惹了什麼法律上的麻煩嗎﹖大錯特錯!在醫學上,SOB是Shortness of Breath(呼吸困難)的簡寫,Arrest指的是猝死,Run a code則是施行心肺復甦急救術。整句的意思是說:「這傢伙嚴重呼吸困難,如果他忽然掛掉,必須立刻施行心肺復甦術」啦!
 
所以當您去看醫師,帥哥大夫一面摸著您的肚子,一面喃喃問:”Tender?” 的時候,千萬不要亂想什麼Love Me Tender(溫柔﹖體貼﹖)的豔遇喲。他是在問您「這樣按會不會痛!」如果醫師開始和您討論什麼Carrier,他指的不是信差郵差,而是在說某種病菌的帶原者,或是遺傳性疾病的帶基因者喔。
 
新移民在美國看診的頭痛時間,很可能在還沒看到醫師前就開始了。掛號填表時,表格上常常有落落長一串病名,要患者勾選他曾患過的疾病。雖然這些表上不太會有稀奇古怪的火星文名詞,但只是一般的英文病名,就常常讓可憐的新移民臨表涕泣、不知所云了。有時我聽說去看病的朋友在候診室抓耳撓腮,拿著電子字典或哀鳳猛查 hernia, emphysema, dermatitis, herpes, hemorrhoids, gonorrhea, chicken pox, gout, osteoporosis, varicose veins, shingle等字,比以前上英文課還要認真十倍時,總是會露出同情的微笑。
 
更大的挑戰在走進診間後開始。一些很普通的身體部位,英文怎麼說呢﹖肚臍、腋窩、腳跟、鼠蹊、尾椎、鼻竇、膽囊、攝護腺、淋巴腺﹖還有一些不雅名詞,平常和美國人交談避免出口,所以也沒學:小便、大便、放屁、尿失禁、膿、痰、月經、分泌物、香港腳﹖怎麼告訴醫師我吃草藥、補品、避孕丸﹖怎麼問醫師我這個瘤是良性惡性﹖不久前我家小老闆安安重感冒,我請老公帶她去看小兒科,搞電腦的老公搔著頭說:「老婆,我知道流鼻水是running nose,可是鼻涕的英文怎麼說啊﹖」
 
最近幾年美國大不景氣,一天到晚聽到台灣朋友返台定居的消息。經濟問題當然是主要因素,但是對很多人來說,台灣健保廉宜、就醫方便,也是很大的誘因。尤其是中晚年來美的退休人士,即使在美國有健保,要他們捲起舌頭和醫師講英文,真是苦差事一樁啊。至於比較年輕的新移民們,可能要奉勸大家平時聊天看電視時,對一般的英文醫學名詞稍加注意,免得有需要時「書到用時方恨少」吧!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註一:美國的醫科多半是學士後醫學院,我大學的本科並非醫學,故此對醫學術語接觸有限。
 
註二:我孤狗了一下有關sexually active這個片語的中文網頁,發現不少人把它翻成「性活躍」,甚至有人把sexually active和濫交、花癡畫上等號,這種翻譯法是不太妥的。在醫學上,只要有任何性行為,即使僅限於夫婦之間的性生活,都算sexually active。醫師不是道德家,對他們來說,病人不管有過一次性行為或是一百次性行為,都照樣要考慮懷孕、流產、性病的可能。因此對“Are you sexually active﹖”這個問題,除非病人完全沒有性行為,否則都應該回答Yes的。
 
註三:附上一些病人表格上常常列出的英文病名及症狀翻譯,供大家參考。這些是一般英語中通行的字,太專門的醫學名詞,便不列入了:Anemia(貧血)、appendicitis(盲腸炎)、arthritis(關節炎)、asthma(哮喘)、chicken pox(水痘)、constipation(便祕)、dermatitis(皮膚炎)、diabetes(糖尿病)、diarrhea(痢疾)、emphysema(肺氣腫)、epilepsy/seizure(癲癇)、gallstone(膽結石)、gonorrhea(淋病)、gout(痛風)、heartburn(胃酸灼熱感)、hemorrhoids(痔瘡)、hernia(疝氣)、herpes(疱疹)、hypertension(高血壓)、measles(麻疹)、migraine(偏頭痛)、mumps(腮腺炎)、osteoporosis(骨質疏鬆)、palpitation(心悸)、rubella(德國麻疹)、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性病)、shingle(帶狀疱疹)、syphilis(梅毒)、tetanus(破傷風)、thyroid disease(甲狀腺疾病)、tuberculosis(肺結核)、urinary tract infection(尿道炎)、varicose veins(靜脈曲張)、vertigo(眩暈)、ulcers(潰瘍)、warts(疣)  
 
註四:附上倒數第二段中,所提到詞語的中英對照:Belly button/naval(肚臍)、armpit(腋窩)、heel(腳跟)、groin(鼠蹊)、tailbone(尾椎)、sinus(鼻竇)、gall bladder(膽囊)、prostate(攝護腺)、lymph node(淋巴腺)、urination/urine(小便)、stools/bowel movement(大便)、passing gas(放屁)、incontinence(尿失禁)、pus(膿)、sputum/phlegm(痰)、menstrual period(月經)、discharge(分泌物)、athlete’s foot(香港腳)、herbal medication(草藥)、health food/nutritional supplements(補品)、contraceptives/birth control pills(避孕丸)、benign(良性)、malignant(惡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