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ibbean-48  

我們去年搭乘Royal Caribbean的「海洋航行者號」郵輪作加勒比海之旅時,停泊首站是宏都拉斯的Roatan,第二站則是貝里斯(Belize)。貝里斯雖然只是中美洲的一個小國,我倒是久仰大名了:因為它是世界上少數和中華民國有正式邦交的國家之一,頗有些台灣人到彼處移民、投資、經商。貝里斯並非島國,但是狹長的形狀和台灣有點類似,長寬都大約是台灣的四分之三,亞熱帶的氣溫也和台灣相近,至於人口可就少得太多了:全國總共才四十萬人,連台灣人口的百分之二都不到呢。

 

caribbean-57   

貝里斯鄰近我們剛去過的宏都拉斯離島Roatan,兩個地方有頗多相似之處:它們都鄰近加勒比海最大的珊瑚礁,海景明媚,水底風光尤其迷人,深受各地潛水朋友的喜愛;也都曾經是英國殖民地,英語且是貝里斯的官方語言。兩地經濟最主要靠的全是觀光業;貝里斯的工商業比起Roatan那個小小離島來,情形當然要稍微好些:產一點原油、出口一些養殖的水產、熱帶水果、成衣之類,但是數量都不大,很多食物用品皆仰賴進口,所以物價不低,和美國有拼哪。

 

貝里斯的觀光業,不消說是以水上活動為主;潛水、浮潛之外,坐著車胎到山洞的地下河道探險的Cave Tubing活動也很流行;如果不玩水的話,亦可參觀馬雅文化的金字塔遺跡。但是安安的年齡並不夠參加各種水上探索活動,對印第安古文明想必也不會有啥興趣;我們只是想說難得來貝里斯一趟,看看這個國家長什麼樣子就好。只是我有點不祥的預感:這個國家除了珊瑚礁和金字塔外,可能沒有什麼看頭,因為和我們同行的長輩夫婦,居然表示那天不想下船。長輩阿姨的理由是:貝里斯的港口無法容得下巨型郵輪,乘客必須搭小型接駁船上岸,她不喜歡小船的顛簸航程;而她的先生則講述了他們上回遊貝里斯的故事:

 

「我們到岸上找當地的旅遊團。有人兜售參觀Blowhole(天然噴泉)的行程,我們欣然參加。結果開車走了好久、好遠,才走進樹林,看到地上有個水坑,噴出一小股泉水,那就叫Blowhole啦!大家失望而歸還不打緊,回家後有位團友,頭頂居然長出一個包,又癢又痛,好久都不消,擦藥也沒用;最後只好找醫生動手術切開,才知道原來有隻小蟲,把他的頭皮當巢住啦!躲在那個膿包裏自得其樂,你們說誇不誇張啊...」

 

不過既來之,則看之。沒有到過貝里斯的我們,還是興高采烈地上了接駁船,向碼頭進發啦:

 

caribbean-49   

碼頭上照例有個給郵輪的肥羊客人遊逛的商圈,賣些沒啥意思的紀念品:

 

caribbean-50   

這排是旅行社的攤位(左上圖),各家的行程大同小異:市區觀光、熱帶雨林之旅、看金字塔、看猴子、逛動物園、沙灘戲水、品酒之旅、洞穴水道車胎漂浮行(左下圖),也有街車的城市觀光之旅(右下圖),價格都不太便宜。右上圖的攤子是我特別照來作紀念的,因為攤位下角有中華民國國旗啦:

 

caribbean-51   

我本來詢問的是索價三十美元的市區觀光行程,但是有位業者表示,如果每人加十五元,可以兼看熱帶雨林及猴子(小孩免費),雖然價格不菲,但我問了幾攤,也沒找到更划算的,就決定參加這團。有可能是因為我們下船時間較晚,竟然沒人和我們「拼團」,我們一家三口就占據了整輛麵包車啦!

 

那位本地的黑人司機,一聽我們說是台灣人,就興緻勃勃地說:「台灣是貝里斯的好朋友!台灣政府支援我國很多建設,而且貝里斯沒有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這些東西;本地的餐館和日用品店,大部份是華人開的呢!」他特別指出台灣大使館給我們看,不過外觀只是一間略微平頭整臉的民宅而已,連個像樣的招牌都沒有:

 

caribbean-56   

繼續一路行來,我的不祥預感也逐漸成真:「中華民國大使館」似乎已經是此一行程最大的亮點了。 車子在地廣人稀的城鄉間轉來轉去,開了大約兩小時,司機先生雖然一路介紹風土民情,但是卻沒有停下來觀賞景點的意思;而我們居然也沒請他停車,因為眼前的風光實在是乏善可陳:民宅(左上圖)、商店(右上圖)、學校(左下圖)都頗為平凡,連學校裏有無線網路,都值得掛個招貼宣傳哪(右下圖)。司機也殷勤地指出若干台灣人開設的餐館和雜貨店,但是門面都小小的,亳無氣派的感覺。

 

caribbean-53   

即使是所謂「熱帶雨林」,也是我們在台灣看到不要看的景色。相片中的河流是貝里斯河:

 

caribbean-52   

司機努力指出雨林樹上的猴子給我們看,但是我們這些「城市鄉巴佬」可能眼力不佳,看了半天什麼碗糕都沒看到。我終於忍不住了,問司機說:「請問什麼時候可以到達觀賞猴子的景點呢﹖」

司機笑嘻嘻地把車子轉了個彎:「這不就到了嗎﹖」

  

我們來到的是一個庭院相當廣闊的民宅,院中設有涼亭(右上圖上端)、桌椅、公廁及簡陋的小賣部(左下圖),接待我們的導遊立刻發給每人一隻樹葉曬成的拂塵(右下圖),因為蚊蟲實在太多了,即使是不住手地趕,都還免不了被盯了好幾下!我們參觀猴子的地方,其實就是導遊的住家。他介紹說:「這個荒僻的小村落一帶,是吼猴(Howler Monkey)的聚居地,其中有些竟然以民宅的院子為家。小村裏大半的居民分屬兩個家族,因為地方貧窮、沒什麼發展,令得不少人口外流。後來我哥哥想出這個用吼猴招徠觀光客的點子,還挺受歡迎的!」

 

caribbean-54   

導遊帶我們去看他們家的「房客」 -- 全家兩大一小的吼猴,在廣大的院落中自由自在地來去。猴子們顯然和他很熟,一面從人手中拿東西吃,一面繼續自家倒吊、擺盪、吃香蕉等活動,讓遊客們看個過癮。這些房客可完全不會遵守「夜間請勿喧嘩」的規則,夜夜大聲吼叫,據說宏亮的聲音在叢林中可以傳出五公里之遠,可惜沒有叫幾聲給我們聽聽。我問導遊說:「住這裏白天蚊蟲多,晚上又吼聲頻傳,不會有人住不慣嗎﹖」導遊說:「是啊!所以很多年輕人都到城裏去了,不過我們這些老住民倒是習慣啦...」

 

caribbean-55   

看完猴子後,司機又開了老長的一段路,把我們載回碼頭。於是我們一家三口,連給司機的小費在內耗掉上百元美金的「貝里斯之旅」,就這樣結束了! 返家後我除了偶爾摸摸頭頂,確定沒有貝里斯籍的小蟲子實行移民之外,就是三不五時會想起「為什麼貝里斯沒有麥當勞」這個耐人尋味的問題了。我在網上稍微搜尋了一下,沒看到什麼具公信力的官方說法,只有一個網民說麥當勞曾經考慮過在貝里斯籌建分店,但是貝里斯政府為了保護本國業者,要求麥當勞使用的牛肉必須一律向當地牧場進貨,麥老大一聽就甩手不幹啦!此說法不知是真是假,倒是我在搜尋時,還看到一些台灣移民大手筆在貝里斯投資,結果血本無歸的故事,我覺得可能多少有些真實性。在粗略的半日遊之後,我對貝里斯的大致感想是:來到此地的新移民,也許可以勤勤懇懇地賺些勞力錢,但是若想花大把銀子投資土地開發、養魚造林之類事業的外商朋友,最好是親身先來貝里斯住住看,然後問自已一個問題:「我的商業眼光、生意手腕有勝過麥當勞嗎﹖」,再來做最後決定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