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一篇「聽讀訓練的重要性」中,闡述了我對於有意教海外小華僑閱讀中文的家長們,應該多多重視「聽讀教育」(包含書面語的聆聽訓練)的理念。在海外沒有中文語境,華僑子弟們除非是居住在華人區,或是透過家長的刻意安排,會從小缺乏自環境中經由聆聽管道(例如週遭大人的交談、電視、電影、廣播、各種演出)理解書面語的機會。這種匱乏如果程度嚴重的話,會影響到中文閱讀的學習。道理非常簡單:如果一個小朋友「聽讀」一本書懂不了的話,就算他能把每一個字都念出來,照樣是懂不了的啊!
 
對於「前識字時期」以及識字初期的小華僑來說,聽讀訓練的頭號王道是「親子閱讀」。這個題材我曾在此系列中的「前閱讀時期的語感培養」一文中討論過,有需要者請自行參考。另一個作法是透過親子間的語言交流學習;此法是我從一位以前在大陸教小學的國語老師學來的。她那位年紀和安安相仿、沒上過中文學校的小ABC女兒,中文聽力、口語能力都相當不錯。在仔細觀察她們母女的全中文互動之後,我發現這位媽媽,會習慣性地在日常交談中,夾雜成語及一些書面語;還會盡量鼓勵孩子述說自已的經歷或想法,並且適時用比較「高檔」的雅馴說法,複述其中一些句子給女兒聽。這個技巧我在和安安講故事時,是不斷在使用的,但是我卻沒想過,類似的作法不妨擴充到日常生活中來。我在自已嘗試了一陣子後發現:對這個年紀的小朋友來說,不管媽媽問他:「你想怎麼樣?」,「你有什麼意見?」,或者是問:「你意下如何?」,其實都只是一些必須學習的音節, 沒有太大的難度之差,真的是教什麼會什麼。爸媽們不妨在日常交談中或是說故事時,刻意加入若干難度較高的書面語言,稍加解釋一下,小朋友的吸收能力,可能會讓您吃驚喔。
 
當然啦,很多海外父母日日為了生活奔忙,未必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大量親子交流。在這種情形下,不妨借助於各種音頻及視頻。如果「前識字時期」的小朋友能接受的話,音頻的效果優於視頻,而且沒有損害孩子視力的風險。我有個在台灣上小學前,就自然學會了閱讀的中年格友曾經說過:她小時候大部分的娛樂是聽廣播,當母親在縫紉機前邊踩踏邊聽廣播時,小孩在一旁也跟著聽,對她的語言學習非常有助益。這是音頻的另外一個好處:忙碌的家長可以一面作事,一面和小孩一起聽,尤其是接送孩子的開車時間,更不妨善加利用。現在網上的中文音頻,多到誰也永遠聽不完的地步,不管是想聽「童話故事」、「繪本故事」、「歷史故事」、「成語故事」、「西遊記」...隨便搜搜就一大堆。我曾看過網友推薦的音頻有:喜馬拉雅廣播電台的兒童節目、台灣文建會「兒童繪本花園」、孫敬修的西遊記等。另外讀友Tien曾提到台灣各種幼童雜誌(例如小行星、康軒學習誌、小太陽),都會附有題材多元的CD,小朋友會愛聽。我自已回想起來,安安在三歲左右,的確聽過一些小太陽的CD,蠻有興趣的。 
 
另一種較為冷門的聽讀材料,是中國傳統的評書(用說書方式演繹章回小說)。最近我在亞馬遜網站上發現一本「海外中文教育的探索」,因為這種書籍實在太過稀少,我立即在不知內容的狀況下加以訂購。書寄來後我才發現,它基本上是提倡「讀經教育」的。作者李碧濤女士的大兒子,於六歲開始讀經,大約五年後,可以閲讀金庸、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寫作能力也不錯。我對讀經教育理論有些了解及體驗(可參考讀經教育之「基本原則篇」及「實戰篇」二文),所以從書中未學到太多這方面的新知。但是此書的內容並不只限於讀經,其中有相當篇幅,是在探討以傳統評書為本的聽讀教育:李女士的兒子從嬰兒期起,就開始聆聽「道德經」等經典音頻;到了六歲,可以理解中文故事後,家長就讓他聆聽大量評書。在聽讀七八年、指讀經典三年後,李女士才讓兒子接受中文學校的正式識字教育,結果他進步神速,遠勝同儕,很快就擁有閲讀成人書籍的能力了(安媽OS:除了讀經外,幾年來儲存的大量「語音檔」應該也發揮了不少神奇效果)。李女士遂於一年多前,在當地中文學校教授一年級學生聽單田芳的評書「西遊記」,起初有些家長對這種聆聽課的難度有疑慮,但是在老師的輔助下,小朋友們都能理解用辭古雅的評書內容,而且興致盎然。可見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在聽覺學習方面的能力是很高的。
 
以上的討論,主要是針對前識字時期以及識字初期的幼童;但是在孩子能夠自主閱讀後,聽讀教育是否仍需持續呢﹖擁有語言大環境的華人社會學童,的確並無額外接受聽讀訓練的必要;但是對於欠缺語境的海外小華僑,除非能以海量閱讀的視覺訊息加以彌補(絕大部份人做不到這點),持續的聽覺刺激,仍然是相當重要的。不要說是難得聽到中文的異國了,就連推行「兩言三語」(中英文「兩言」以及國英粵「三語」)的香港,也在教育局的課程指引中,專門列入關於「聆聽範疇」的規定。當地報導指出:「聆聽的範疇包括:不同性質的話語(敍述、描寫、抒情、說明、議論);不同類型的話語(口頭指示、故事、學校廣播、報告、新聞報導、演講、對話、訪問、辯論、戲劇等);不同題材的話語(生活、科普、歷史、文化、藝術等);要求聆聽者應能理解語意,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價,並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推斷話語以外的內容和見解,運用聯想和想像產生新的意見...小朋友的中文科還有專門的聆聽課,中文科考試也有聆聽這一項。」以前我在「指讀實戰篇」一文中提過:當小孩開始展示初步的自行指讀能力時,家長最好能持續念內容較深的中文書給小孩聽,就是這個道理。如果聽完以後,親子間能夠一起探討、分析聆聽內容的話,學習效果還可以更佳的。
 
最後談一下以影音為主的視頻。我知道很多熱心中文教育的海外家長,並不贊成小孩看電視。我自已家裏也不看電視,但是我會在控管時間及內容的條件下,讓安安看一些網上的視頻;因為高品質、帶字幕的影音,的確可以協助小朋友培養中文語感,以及維持學習興趣。有些「字形、音形連結天份」很高的小孩,甚至可以靠著看電視字幕,自然學會不少中文字(安媽OS:這些是特例,不是常態。請勿藉此讓小孩看太多電視,會不利眼睛健康及身心發展的)。安安在兩三歲時愛看「巧虎」,我覺得對她的中文口語能力和生活習慣都有裨益。最近我開始讓她看大愛電視台的「小主播看天下」,這是由台灣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擔任主播的專題報導節目,從小朋友的觀點看世界,內容多元又有知識性,安安非常喜歡,連說好看。每一集25分鐘的節目有兩、三個專題;字幕用標楷體的大字打出,非常清晰。我會和她一起看,順便寫下難度較高的詞語,在每個專題結束時暫停播放,讓她讀讀這些字詞,不認得、不懂的就解釋一下。例如節目的第一集裏,就有「引以為傲、時不我予、置入性行銷、揭曉、凋零、打烊、霸凌」等詞需要講解,可學的東西不少。如果這個辦法有效果的話,以後再來向大家報告嘍!
 
listen-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