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一九八四!那時真的是太年少無知了。在回顧當年替台灣的「夢幻棒球隊」加油的經過時,我腦子裏不斷出現兩句成語:一句是「豬八戒吃人參果」,另一句是「如入寶山空手回」...

那時我和家人住在洛杉磯,還是青澀懵憧的小留學生,居然誤打誤撞地躬逢了奧運大典。(請參考「憶1984年洛杉磯奧運」一文) 而台灣因為和中共的國名紛爭,睽違奧運十二年後,終於以「中華台北」之名,在洛杉磯再度登上世界舞台;怎麼可能不去替台灣隊加油呢﹖當然要呼朋喚友,浩浩蕩蕩殺奔道奇球場去啦!
 
在我上一篇奧運回憶中,曾提到各種熱門賽事一票難求的盛況。但是棒球因為僅屬表演賽性質,地主隊美國又沒派大聯盟球星參賽,所以門票超級好買,而且價格奇廉。我們看的是四強(中、美、日、韓)交叉決賽的第一天,首場由中華出戰日本,緊接著由美國對韓國,(次日再由勝隊爭奪金牌,敗隊爭銅牌)。視界甚佳的內野票價,好像是美金五元左右吧,而且是一張票連看兩場!也完全不需要搞什麼預購、抽籤的花樣,只要在開賽前走到售票口去,就能輕鬆買到門票,相較於觀看其他比賽擠破頭的情形,實在是太舒服了啊。
 
那年的奧運棒球賽對台灣來說,是歷史性的:奧運棒球頭一次舉辦「錦標賽」形式的表演賽,開放各國隊伍競技。那時台灣業餘棒球的水準不錯,在各種國際賽事屢創佳績;超級強隊古巴杯葛該屆奧運,美國又只以小聯盟明星隊參賽,真是情勢大好。台灣志在必得,派出的隊伍精銳盡出,有「史上最強中華隊」之稱。
 
在這裏我要自首一下了:雖然我們都是中華隊的熱血支持者,但是在當年資訊不太發達(無網路,台灣報紙、電視來源稀少,更不可能有台灣棒球轉播),大家又忙於適應異國生活的情形下,對台灣的棒壇是有些生疏的。去看比賽,純粹是「國外鄉親不多,來去替台灣隊加加油吧」的心態,至於在場上投打的是誰誰誰,就搞不太清楚了。將近三十年後的今天,當我終於到「台灣維基棒球館」,把奧運代表隊的選手名單翻出來時,不禁倒抽一口涼氣...天啊,這...這簡直就是「台灣棒球名人堂點將錄」嘛,郭泰源莊勝雄涂鴻欽曾智偵江泰權趙士強楊清瓏林華韋李居明林易增宋榮泰吳復連葉志仙杜福明涂忠男蔡生豐劉秋農呂文生、吳俊達、李志俊...再加上吳祥木高英傑李來發林家祥的夢幻教練團。說咱們這些瞠目不識選手的傢伙是「豬八戒吃人參果」,真乃當之無愧呀。
 

雖然稍稍有點「有眼不識泰山」,但是大家熱情澎湃,為中華隊加油的心是不變的!何況比賽的確緊湊、精采。中華隊由郭泰源先發、杜福明後援,整整九局只讓日本隊得了一分,防守可說滴水不漏。老實說,那天的觀眾絕大半是衝著第二場的地主隊而來,偌大的道奇球場在首戰期間稀稀落落,不知有沒有上五成座。我身邊胖胖的老美中年男子,有些心不在焉地看著球賽,忽然中華隊演出防守美技,漂亮結束了半局,老美先生眼睛一亮,鼓掌讚道:「這支球隊還不錯嘛!」我聽了大為興奮,趕快報說:「這是臺灣隊!我來自臺灣!」唉,那時真的好年輕,傻得好可愛喔...
 
日本隊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前九局中華隊亦僅取得一分,雙方你來我往、拉鋸不休,我們大家的心情也如同洗三溫暖,心臟都快跳到嘴裏了。第十局上半,中華隊取得一出局二三壘有人的大好優勢,眾人更是狂呼猛吼,像吃了興奮劑般拼命亂跳。「呀,一支犧牲打就贏了!」「要保險一點,安打,安打!」「乾脆來支全壘打吧!」結果中華隊頗負眾望,來了個連續兩出局;所有人大為洩氣,不過仍然安慰自已說:「沒關係,下一局再討回來!」
 
很不幸地,沒有下一局了。第十局下半,換日本隊一出局二壘有人,眾人緊張得快昏倒了,把佛祖耶穌聖母媽祖穆罕默德求了個遍,結果...結果剛上來那個小日本,一支也不怎麼營養的滾地球來個彈跳...媽呀,穿過內野了...大家都還沒看清球到何處去呢,只見跑者拔腳狂奔回壘,再來就是日本隊員在場中抱成一團,又叫又跳...了然啊!惡夢啊!啊啊啊我們都不要醒來呀...
 
我的「奧運棒球初體驗」兼「道奇球場處女遊」,就在這種哀怨慘澹的情況下結束了。雖然輸得很不是滋味,但是那種在天涯地角的異鄉、在被中共打壓到只剩一枝梅花旗的球場,支持著大家引以為傲的國手們,同仇敵慨熱血沸騰奮戰的經過,是終生都不會忘記的豪邁情腸。時光慢慢過去,年輕時的拼勁傻勁,也慢慢地隨風消逝;這些年來我也曾在道奇的貴賓室,一面用餐一面觀賞大聯盟賽事;也曾坐在本壘板後的昂貴座位,欣賞台灣球星胡金龍出賽;可是永遠沒有那一種經驗,能比得上那個有笑有淚、又苦又甜的 ~~ 1984年盛夏的午後啊。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後記:那天輸球以後,整團啦啦隊沮喪到像是剛吞下死蟑螂般,底下的美韓大戰只看了一點點就相繼撤退,也沒人想去買第二天金、銅牌戰的票了。(看上面的新聞圖片,那天的賽事倒是幾近滿座,不過早一天買應該還會有票的。)但是第二天的中韓戰非常精采,雙方掛零直到十四局,中華隊終於突破困境,連得三分勇奪銅牌。原本連參賽權都沒有的日本(是靠古巴退賽遞補進去的),居然擊敗美國取得金牌,除了「球是圓的」實在沒話好說啦。而我們連看都懶得看的美國隊,其實明日之星如雲。我查了一下名單,二十名隊員中有十八名後來進入大聯盟,包括榮登職棒名人堂的Barry Larkin在內;而其中最出名的球員則是某個叫Mark McGwire的小伙子(是的,就是那個馬怪爾啦)。唉,那時如果稍微伶俐有眼色點,隨便拿個球或甚至拿張紙請這些中美球員簽名,現在不都價值連城了嗎﹖說是「如入寶山空手回」,真是半點也不錯的。
 
既然沒有紀念品,就退而求其次,試著去挖當年的老照片,可惜仍沒找著。(文中的相片都是在網上抓的檔案照。)倒是挖出了幾張游泳、單車賽的現場照片,補進上一篇文中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參觀參觀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