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p/php685Ndb  
 
今年夏天,我們到加拿大魁北克省旅行的時候,在開車回美國的途中,順道探訪了Sherbrooke附近的地底觀光銅礦Capelton Mine,是個很有意思的經驗。
 
Sherbrooke位於蒙特婁的東南方,離Montreal市中心大約一小時半車程。那一帶全是名為Eastern Township的鄉村地區,風光明媚,有許多農場、酒莊、森林、湖泊、玲瓏可愛的小鎮,主要使用的語言是法語,完美融合了普羅旺斯和新英格蘭的風情(此圖片取自網路):
 
/tmp/phpXUDIqc  
 
1860年代初期,加州淘金熱退潮以後不久,有人到那一帶的山區尋找黃金,沒有找到金子,但是發現了豐富的銅礦脈。那時正值美國內戰期間,軍方對銅的需求極高,利潤不遜於掘金。當地的採礦業興盛了四十餘年,在二十世紀初趨於沒落。
 
/tmp/phpH6IGZb  
 
到了1990年代中期,地主把廢棄的礦洞改成觀光礦場,頗受遊客歡迎。礦洞的導覽必須事先預訂,以法文為主,也有英文團但是不多。我們前往那天不是假日,只有一場下午的英文導覽,當然要準時抵達囉!接待處是間樸素的小木屋:
 
/tmp/phpRYjFFr  
 
屋裡有個紀念品店,我們就在那支付訂好的門票費用,以及領取安全帽。將近兩小時的導覽活動,兩大一小總共九十六元加幣,折合美金近八十元。另外聽說還有個小小的銅礦博物館,不過我們沒有時間參觀:
 
/tmp/phpkRdd68  
 
遊客必須搭乘業者的專車前往礦洞。這是他們以前使用的交通車,但是疫情過後,前來的人數大減,所以這部車現在沒在用了:
 
/tmp/phpT5nIAX  
 
我們搭的是這台小卡車。胖胖的歐吉桑司機似乎不善英文,嘰哩咕嚕講了一大串法語,讓我大為緊張,趕快問安安他在說什麼。不過他只是招呼大家上車而已,在泥土路上顛簸了七八分鐘後,就來到礦場了:
 
/tmp/phpJ6qHd6  
 
總算換上了英語標準流利的年輕導遊:
 
/tmp/phpHR5lIg  
 
這是礦洞的大門。導遊告訴我們:當地的魁北克人,懼怕山洞裡的妖魔,所以招募來的礦工,多半是吃苦耐勞的歐洲新移民,在當地形成了幾個小小的村落,有自己的學校、銀行、教堂和郵局:
 
/tmp/phpBo8LVT  
 
通向礦洞深處的木梯頗為陡峭。據說礦道一共有九層,最底層深達1500公尺;但是僅有一小部分開放給遊客參觀,很多地方都已經被水淹沒了:
 
/tmp/phpNf0s9G  
 
這是山腹裏一處開闊的銅礦脈,沿路有電燈照明:
 
/tmp/php5IBrYR  
 
有些礦脈的色彩,相當精緻瑰麗:
 
/tmp/phpS2sJCR  
 
各種不同的顏色都有:
 
/tmp/php8qy0Us  
 
還可以看到整幅像是精美壁畫的岩石:
 
/tmp/phpj7GYFb  
 
甚至有小小的地下水池:
 
/tmp/phpYsuDSG  
 
一百多年前的礦工,可沒有我們遊客這麼幸福,可以依靠鋪設好的步道、樓梯、照明裝備,悠閑欣賞洞中的奇景。這些長達數公里、錯綜複雜的坑道,都是礦工們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山洞裡,一鑿一鏟地挖掘出來的(此圖片取自業者官網)
 
/tmp/phpdKinPj  
 
導遊指著洞裡的圖片,告訴我們礦工怎麼用棒狀的鑿子,一點一點在堅硬的岩石上打出小洞,鑽一個洞要花三四小時的功夫(左圖),再把炸藥放進去。搬運礦石和沙土的工作則依靠騾子。這些可憐的動物,在被五花大綁、用升降機送下暗無天日的岩洞以後,就再也沒有機會出來了,只能一直負重到老死為止(右圖):
 
/tmp/phpUNGQvz  
 
礦工們每日工作十二小時,吃喝拉撒都在洞裏解決,這就是他們的大食堂:
 
/tmp/phpL7AVo2  
 
左圖是工人們燒茶水的湯罐,右圖是用餐的座椅:
 
/tmp/phplBucja  
 
坐臥、歇息的長凳子:
 
/tmp/phpIWS82E  
 
這樣寶貨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地底的馬桶:
 
/tmp/phpZYv9oH  
 
有一區專門展示礦工當年使用的各種工具,都相當粗糙、原始:
 
/tmp/php2fRPF1  
 
舊時沒有職業安全的觀念,礦洞裡各種落石、坍方、爆炸、淹水的要命事故層出不窮。就算沒有因為意外喪命,礦工們仍然會因為長年吸入品質低劣的空氣,造成肺部的嚴重損害,平均壽命只有四十歲左右。而且那時的少年們,在十三四歲的發育年齡,就進入黑暗而且極不健康的環境工作,後來幾乎都無法長高(此圖片取自業者官網)
 
/tmp/phpKxUFLg  
 
那怎麼還是有人肯做這種工作?當然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了。在導覽將近結束時,遊客們在地底下的放映室,看了一段描述當年礦工生活的影片。那時候礦工的日薪是一加元,而每個月只要三加元,就可以在鎭上租一間舒舒服服的大房子了。如果是專門使用炸藥的技工,酬勞還可以高出兩三倍,所以那時有不少礦工,是全家男子都從事這個行業的:
 
/tmp/phpsAN5Qp  
 
最後一項活動是在出洞之前,導遊解說了昔年的照明問題:以前採礦時沒有電燈,都是靠動物油脂做的蠟燭操作,視野真的僅僅有手臂伸長那麽遠。最早期的工人就只是滴點蠟油,把蠟燭固定在安全帽上;但是這樣做的風險很高,如果一不小心傾倒、打翻蠟燭,整個頭立刻會變成一顆大火球。後來才有人研製出簡易的燭台,插在岩縫中或是放在木架上面。導遊講完後就請大家把所有的手機燈熄掉,然後關上電燈,讓大家在一片漆黑中摸索着往外走,體會一下當初礦工面對的艱難環境。那樣的氛圍真的會讓人感到微微的恐慌,幸好走沒多遠,就已經看到山洞盡頭的亮光,這場獨特有趣的體驗也就此結束了:
 
/tmp/phpWJDJFt  
 
/tmp/phpwbaTq0  
 
 
 
安老闆:「我戴安全帽,是不是很帥氣呀?」
 
安媽:「妳又不是來走秀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