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格友蒂蒂聊起病人吃藥的問題,我談了段自已的經歷:
 
前一陣子我婆婆肚子不舒服,去看診拿藥回來後,公公有些困惑地從台灣打電話給我,說醫生一開就是五種藥,是否該全吃呢﹖

我請公公傳來藥單一看,有點哭笑不得。原來醫生所開的藥包括胃酸抑制劑、漲氣藥、消化酵素、消炎止痛藥、甚至有以葡萄糖和礦物質為主的補藥。哼,一看就知道醫師大人沒有時間好好問診、檢查,反正聽起來是死不了的病,就來個亂槍打鳥,總有一樣會中鵠吧!別的藥也罷了,消炎止痛藥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傷胃耶!而且...而且...婆婆有關節炎,本來就已持續在吃一種消炎止痛藥,又每天吃抗凝血劑阿斯匹靈,兩種都是著名的傷胃藥品(醫師當然沒工夫問清楚她平常吃什麼藥!),再加一種下去﹖沒胃病都會被搞出病來了!
 
蒂蒂告訴我說,亂槍打鳥的開藥,是現在台灣醫生的通病,即使中醫也是如此!
 
好,如果只是要含含糊糊地問個主訴(如胃痛、頭疼、咳嗽等),然後一網打盡地把可能有效用的五六種藥,全都寫在藥單上,醫師們幹嘛要辛苦接受長達十餘年的訓練﹖擺一台電腦在那裏,病人點選自已的問題,電腦自動吐出處方箋一張,豈不爽快得多﹖
 
 老實說,一般內科並不是核子物理、火箭科學。任何受過完整訓練的醫師,只要肯耐心問診、聽診、觸診,都可以對病情有相當程度的掌握(少數疑難雜症除外)。可惜台灣很多醫師太忙,一天看個七八十人以至上百人,每人只能分配幾分鐘,聽完主訴就忙著寫藥單了!
 
現在的內科病人很可憐,每種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都有自已的藥,再加上不定期發作的頭疼腳痛之類的問題,常常一個人就吃六七種以至十餘種的藥。姑且不談藥物的副作用、交互作用,只是要搞清楚自已在吃什麼藥、按時服用,就已經是很大的工程了。面對一大堆火星文般的藥名、「每天服三次」、「每天擦四次」的頻繁要求,很多病人根本作不到! 
 
我工作的醫院位於美國大城龍蛇混雜的地區,病人中什麼酒鬼、毒蟲、街友、流氓、精神病患、失智老人等社會邊緣人,所在多有。我告訴手下住院醫師的第一件事永遠是:你們一定要給我搞清楚病人在吃什麼藥,才准開新藥;而且絕不能只依賴醫院電腦裏的藥品清單,每種藥都要親自和病人核對過,確認病人都有乖乖按時吃一切藥品,又沒有到別的醫院去亂拿藥。如果是那種搞不清自已在吃什麼的糊塗蟲,請他把藥帶來!
 
我曾幫一個請假的米蟲同事代班,看一個有高血壓、心臟衰弱、輕微腎臟病,來例行拿藥的老先生。老伯的智商顯然不是很高,說不出任何自已服用的藥名,只是傻楞楞地說:「醫師給我的每瓶藥,我都有乖乖按指示吃喔,你們電腦都有開藥記錄啦。」我見他已經大半年沒驗血了,就叫他去抽個血再說。
 
沒多久檢驗室就滿地找我,老伯的腎功能已大幅度惡化。我忙把老伯送到急診部,進一步抽血驗尿、照超音波,結果什麼大問題都沒有。急診室醫師根據檢驗結果,判斷是利尿劑用量過高,導致慢性脫水、腎功能惡化,要求病人將利尿劑藥量減半,開了一瓶新劑量的藥,叫他一星期後來複診。
 
病人複診時告訴我,他所有藥都有按時吃,但是抽血複查腎功能,卻亳無進步。我大惑不解之餘,叫他過兩天把所有藥瓶,都帶來給我看看。
 
病人拿來好大一包藥,我叫住院醫師去和他核對。沒多久,小醫師就一臉興奮地衝進來:「Dr. K妳知道嗎﹖病人的利尿劑用量調過好幾次,每次調整,藥局就寄一瓶新藥給他,可是他舊藥沒丟,一直繼續吃!根據電腦記錄,大家會“以為”他一天吃二十亳克,其實他有一瓶八十亳克的、兩瓶四十亳克的、一瓶二十亳克的,每瓶每天吃一顆,總共一百八十毫克啦!」
 
台灣有些醫師可能會說:美國醫師好命啊。花個二十分鐘和病人泡蘑菇,稀鬆平常。台灣健保給付這麼少,不速戰速決怎麼活得下去...但是不論是美國、台灣或是烏干達,到處都有認真細心的醫師,也都有塞責打混的米蟲。既然身為醫師,就該有一定的職業水準和醫德,保險給付不能拿來作為敷衍了事的藉口。一般內科的醫師不開刀、不接生、不看小嬰兒、不作針炙整骨...除了開藥我們還會什麼﹖針對主訴仔細問診,以及和病人核對用藥(英文叫 medication reconciliation),只是最起碼的基本功而已。
 
健保局也可以考慮一下,與其一味裁減診費、藥費給付,然後在醫師開了大量非必要藥品的情況下,把錢又賠回給藥商,不如想法子減少亂槍打鳥的開藥法、病人胡亂到處拿藥、吃藥的情形,才能創造雙贏的局面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