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最近公布自己為了防範乳癌,已經進行預防性的雙乳切除手術。因為她一向以美豔性感的外型出名,此一決定造成了極廣泛的話題討論。格友Rosa就問我說:為什麼要先做預防性的割除,積極追蹤真發病再治療不也一樣嗎?

我們在新聞上能看到的相關資訊,大致如下:安潔莉娜裘莉今年三十七歲,有六名未成年子女。她母親患有乳癌及卵巢癌,享年僅五十六歲;外祖母則於四十五歲時死於卵巢癌。醫生在她體內檢查出BRCA1基因突變。這種遺傳性突變讓她一生內罹患乳癌機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七、卵巢癌高達百分之五十。她切除雙乳後,患乳癌機率降為百分之五。

 
現在我再加添一些新聞上看不到的專業考量:
 
即使以現代最先進的科技,要以接近百分之百的準確度追蹤乳癌,仍然不太做得到。乳房攝影對偵測乳癌的敏感度,僅有百分之七十幾,格於X光放射線對人體的影響,亦不能太過頻繁地施行。而且四十歲以下的女性,乳房組織緊密,攝影時會讓較小的腫瘤難以查覺,測得乳癌的敏感度更低。在一篇發表於2004年「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AMA)的論文裏,研究人員曾對236名年紀二十五至六十五歲、帶BRCA基因突變的白人女性進行乳癌檢測追蹤,結果發現乳房攝影的敏感度只有百分之三十六、超音波檢驗百分之三十三,即使是敏感度最高的核磁共振攝影,也只能測得百分之七十七的腫瘤而已。像安潔莉娜這種仍在生育年齡的女性,更要考慮若是懷孕、哺乳的話,將會有整整一兩年,完全無法進行檢測的現實問題。(並非只是X光放射線對胎兒的影響,而是懷孕及授乳時乳房組織增生,做什麼檢驗都難以準確。)
 
就算發現了腫瘤,也沒人能保証它會是零期至一期的病灶。有些癌細胞非常惡性,生長迅速,在兩次篩檢之內的幾個月就長得一塌糊塗。如果說終身罹患乳癌機率是百分之八十七的話,帶基因者可以說是隨時「挫挫等」靜待發病,當然不能預知長出來的腫瘤會惡性到什麼程度,只有各憑天命而已。雖說絕大半的乳癌生長較偏遲緩,但是也無法排除中大獎的可能。
 
對安潔莉娜這種處在人生巔峰時期,幾乎擁有了一切的女性,對自已命運的掌控、黃金時間的運用,一定是非常重視的。俗語說「英雄只怕病來磨」,現在她是自已命運的主宰,要幹什麼就幹什麼;如果忽然來個檢測失準、或是中了超惡性腫瘤的大樂透,發現自已患了已經擴散的乳癌,惡疾馬上就支配了她全部的生活,戲也拍不了、家庭也顧不到,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手術、化療、放療的祭壇上,奉獻所有時間精力而已;如果真的倒楣之至的話,還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註:即使僅是醫治零期至一期的乳癌,也常常要在手術之外,搭配放療及化療。)
 
何況疾病發生的時機,完全無法預測。假設安潔莉娜正在非洲蠻荒之地拍攝好萊塢大片,劇組忙著趕戲,整組人馬一天開銷上百萬美元,然後她小姐忽然在乳房摸到小小一個硬塊,是立即不顧自已和片廠的合約,丟下一切去就醫,任劇組自生自滅;還是撐它兩三個月,等戲拍完後再作理會,任腫瘤自生自滅呢﹖
 
在醫學上來說,乳房僅是胸前的兩團肌肉、乳腺組織,除了授乳外並無實際用途,移除手術無需開胸剖腹,相對單純;如果進行的是「預防性切除」的話,可以把整個手術過程詳盡規畫,以現代美容手術的出神入化程度,要重建一對外觀悅目的乳房,並非難事。但是如果發病後再治療,則是由癌細胞掌控所有療程,要切除那裏、手術怎麼進行,都無法照著既定的藍圖走;即令化療、放療會導致掉髮、消瘦、容顏憔悴,為了保命也顧不得了。對外型等同影藝事業命脈的女明星來說,這些考量應該也是頗重要的。君不見有些女藝人今天隆鼻、明天豐頰,把整型外科診所當菜市場在逛,那有把開刀當一回事啊!
 
「預防性切乳手術」對東方人來說,是相當陌生的觀念;因為台灣人帶BRCA1基因突變者不到百分之五,臨床上鮮少有人會考慮預防性的乳房切除。但是對百分之二十帶BRCA1基因突變的白人猶太女性,是否施行「預防性治療」是相當重要、生命攸關的問題。如果把上面的考量全都包括在內,我對安潔莉娜的決定半點都不意外。換了是我,所做所為有可能和她一模一樣。早年有些跑遠洋航線的船員,在啟航前割掉盲腸,以免在茫茫大海上忽然罹患盲腸炎而一命嗚呼,也是一種預防性的手術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安媽 的頭像
    安媽

    好山好水慢慢走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