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寫了「中英雙母語是可能的嗎﹖」一文,探討從小接觸中英雙語的孩子,是否能自然使用這兩種語言思考和交流的問題。但是語言乃文化的載體,如果對某種文化認識非常有限的話,即使能夠純熟使用相關的語言,也不過有如具備了翻譯機一類的工具而已。
 
旅居海外的華人,常常會有身份認同的問題。第一代移民的華人父母,就算已經取得居留地的國籍,很多仍然心繫母國,會殷切告訴在僑居地土生土長的兒女:我們的根在祖國,許多親戚、朋友都還在那裏,你們不要忘記自已的民族文化...但是文化的認同就像學習語言一樣,第一是環境、第二是環境、第三還是環境。要讓在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裏成長的小華僑,心甘情願地傳承自已血緣上的陌生文化,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何況孩子也有現實上必須融入四週環境的問題,總不能和當地的文化全盤脫節吧﹖
 
在這些考量下,我覺得新一代的華僑父母,也許可以採取一種比較兼容並蓄的作法。也就是藉著學習兩種(或多種)語言的機會,讓小朋友充份接觸、認同這些文化。例如說我從小就告訴女兒安安:「妳是美國人,也是台灣人。這是一個超級完美的組合,因為妳可以享有全世界最棒的文化其中兩種:美國文化和中華文化,一定要好好珍惜這個機會喔!」(然後小聲說:只是妳要祈禱美國不會和台灣打仗...不過不用怕,這兩個國家永遠打不起來的。)我們住在加州的非華人區,安安念的學校裏,連一個中國人都沒有,可以說是相當「美國化」的環境了;但是她從兩歲起,每年都會回台灣兩三個月,而且進入當地的學校念書,得以深度體驗台灣的各種文化;不過這樣體驗下來的結果就是:安安最欣賞的台灣「文化」,大概是「便利商店」和「夜市」啦。所以安媽也會趁教安安中文的機會,向她「推銷」一些比較學術性的中華文化;例如把中國歷代名人的事蹟,編進經常說給她聽的識字故事裏(請參考「海外學中文之中國歷代名人惡搞錄」一文),或是教她一些古典詩詞、成語典故之類(例如一起念誦下面的「華一兒童啟蒙文學」)。
 
culture  
 
就像雙語學習能夠幫助孩子的智能發展、閱讀能力、學業成績一樣,如果小華僑能夠同時浸淫在僑居地以及自身民族的文化中,他們就會對「美籍華人」(或是其他國籍華人)的身份感到更自在,並且胸襟也能更開闊、更包容。我個人是覺得這樣的「雙文化」情形,應該會比一些純粹接收西方文化的所謂「香蕉人」,在生命中的某一點,忽然因為自已的長相和膚色受到差別待遇,而惶惶然不知如何認同身份的狀況好得多。現在的世界已經越來越地球村化,世人對不同種族及文化的接納度也越來越高。安安非常幸運,生長在美國這個種族大熔爐裏最高的大熔點 -- 南加州;裏面什麼種族的人都有,白人根本是少數民族(從數量上來說),誰也難以歧視誰。她想要接觸、學習多少種不同的文化,都是不成問題的。
 
當然並非所有的社會都像加州一樣開放。在某些比較單一的環境裏,還是有人會因為無知或固有偏見的影響,無法充份尊重不同的種族及文化。不久前有位住在歐洲的格友問我:有些西方人會用類似「親槍親槍」的中文發音,怪聲怪調地取笑講中文的華裔小朋友。最近她的白人姻親常常這樣和她兒子開玩笑,令得小男孩相當尷尬,格友說她有請親戚找機會跟兒子道歉;但想在這個白人為主的國家,孩子以後一定會遇到類似問題,要如何在事先教他應對﹖
 
我覺得如果是刻意的種族歧視舉動,當然應該加以反擊。但是像這類不帶惡意、只是出於幼稚心態的行為,就很難控制了;而且阻止了一個,也阻止不了第二個、第三個。比較好的辦法,應該是培養小朋友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讓他不至於被別人無知的態度影響。媽咪也許可以告訴小孩說:「中文是全世界最多人講的語言,至少有十億人在說;它也是個非常優美、非常有用的語言。現在全世界最厲害、最有錢的人,都拼命想讓孩子學中文:美國總統的孫兒孫女在學、英國小王子、西班牙公主、荷蘭公主、比利時公主,統統在學中文。世界上最有錢的亞馬遜創始人,四個小孩全都學中文;媽媽常常在看的臉書那位大老闆,每年花十萬美元,請會講中文的褓姆來教他的孩子!你真是超級幸運,半毛錢都不用花,只要坐在家裏,媽媽就天天來教你中文。你姑姑不像那麼幸運,沒機會學中文,模仿個幾句都怪腔怪調,她心裏一定很羨慕你。不如你來教她講一點吧﹖」若是要求親戚跟兒子道歉,等於明示了這是種藐視的行為(其實親戚未必是那麼想的);倒不如真的安排她跟孩子請教幾句中文,這樣的話,小男生想必會以自已的中文能力為傲,學得也更加起勁了。
 
我們處在一個資訊爆炸、人類文明正以前所未有的飛速進展的時代。我小時候很多威權、保守的主流思想,到現在已經不合時宜了。等我們的下一代成長後,有可能什麼「種族優勢說」、「白人文化至上論」、「民族主義」,都不再會被大部份人認同。在現在培養小朋友的世界觀,多多親近不同的文化(尤其是自身血統傳承的文化),應該是對他們的將來有益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