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格文是「海外學中文之自主閱讀」系列上一文「如何教小孩學成語(理論篇)」的續篇。因爲兩篇文章内容有連貫性,我會建議讀者們先讀完上一篇再往下看,否則可能難以完全理解。我在那篇文中,把教授小華僑的成語,依性質和難度粗略分類,主要原因是坊間的小學生成語教材難度偏高:各種成語故事、成語視頻,選用的多是我劃分到第三至第五類的成語;它們的用字較深,並且包含文史典故,即使華人社會的孩子要學,也是不小的挑戰。而海外的華人子弟因為缺乏語言環境,連第一、二類的簡易成語,都要特别花功夫學習;否則如果基礎不穩的話,再來想進入半文言的較深成語教學,可能會效果不彰喔。
 
在我描述的簡單成語中,第一類是平鋪直敘、添上幾個字就能解釋的「縮寫版」成語;第二類是用字簡單、口語中常見,不少可以靠直覺望文生義的成語。這兩類成語因爲淺近易學,並不太會出現在一些「小學生成語表」之類的地方,系統性的教材非常難找(其實我根本不知道有沒有);而且我也不覺得這個層次的教學,必須使用正規的語文教材,比較好的辦法,應該是從生活和閲讀中自然吸收,也就是所謂的「情境式學習」了。
 
資深教師觀天,曾在上一文中留言指教成語的學習法:「練習短語造句,加情境劇情教學」。對於還不識字的「前閲讀時期」華僑小朋友,此法或可修正為:「聆聽短語句子,適時情境教學」,也就是讓孩子在各種情境下,常常聆聽簡單的成語,讓他們像其他語詞一樣自然習得。至於接觸方式,一般有底下這幾種:
 
一、日常對話:這個方法我在以前「聽讀訓練的實戰篇」一文中,已經討論過了。我建議家長們可以習慣性地在日常交談中,夾雜成語、書面語;當時就有格友立刻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成語.... 身為爹媽的語文能力也要很不錯。如果自己就是通一般用語、不辨雅言的忙碌貴婦人、商社老闆,那就相當難為囉!」但是我覺得格友心想的,有可能是第三至第五類的較高難度成語;如果只是要在對話中使用第一、二類的淺近成語,那真的不需要太刻意練習。一般成人說話時,也常常會加入稍微文雅一點的說法,大概那個程度,對三五歲的小孩就很夠了。例如只是在家裏吃頓飯,可以說的一些話就包括:「吃飯要”細嚼慢嚥”,不要”狼吞虎嚥”」、「我們要吃飯了,怎麽餐桌還”亂七八糟”啊?寶寶你和媽媽一起收好不好」、「今天有爸爸最喜歡的牛排,你看他高興得”眉開眼笑”」、「這盤水果”五顏六色”,看起來是不是很好吃啊」等;然後對「細嚼慢嚥」之類的詞語,當場用動作加以解釋,在有情境的狀況下,小朋友最容易了解。沒人叫你說一些「食前方丈」、「 挑精揀肥」、「食指大動」、「珍饈美饌」云云的高檔成語啦!
 
二、影音欣賞:這裏的「影音」指的不是「成語動畫」之類的教學節目;它們教的内容,一般以第四類和第五類成語為主,對學前的小朋友有些難度,這些我會留到以後再討論。想要教第一、二類(也許再加一些第三類)成語的家長,最好是在孩子平常看的卡通和兒童節目中找出成語,進行「隨片情境教學」。父母一起和小孩看影音時,可以配合劇情,適時解釋簡單的成語(尤其是第一類那種「添上幾個字,就可以輕易解釋」的成語);如果怕打亂節奏,也可以把一些成語寫下來另外解説,甚至在重看一次時,和孩子玩找成語的遊戲。不要以爲「兒童卡通裏哪有那麽多成語啦」,格友東媽就曾經在一篇格文中分享過:迪士尼的卡通電影裏,隨便抄抄就有「粉身碎骨、手下留情、置身事外、豈有此理、遨遊四海、翻山越嶺、千里迢迢、五體投地、突如其來、身強體健、神魂顛倒、狂妄自大、雞毛蒜皮、千方百計」等一大堆成語,其中有些的難度已經超越第一、二類了,爸媽們或可自己依需要,選擇較爲口語化的成語教學。 
 
這種「隨片教學」的手法,是連在有語言環境的情況下,都可以特意使用的。例如台灣公視的少兒金鐘獎節目「下課花路米」,演到合適的情境時,就會把有難度的成語,特別用大字打出來說明,下面的截圖是主持人在鏡頭拍到瞪著攝影師看的老虎時,配合字幕解釋一下「虎視眈眈」,效果很好。不過因爲「下課花路米」主要觀衆群是台灣的小學生,所以製作單位介紹的語詞,會以第三、四類的稍難成語爲主,比較適合已經擁有一定識字量的孩子。至於想讓「前閲讀時期」的小朋友用影片學習成語的家長們,可能就要用一點自己的創意,例如在另外講解時配合手勢、表情、畫面等;如果孩子已經開始學識字的話,不妨把一些用字較簡單的成語(例如上一段所提到的「千方百計」、「手下留情」等)寫出來給他認,也算是一種輔助教材。
 
/tmp/phpHO5FSr  
 
三、聆聽音頻:基本概念和影音欣賞一樣,都是借助故事中的情境來理解成語。我在「聽讀訓練的實戰篇」一文中,曾經分享過一些他人的做法。我本人在聆聽現成音頻這方面的經驗缺缺,因爲我們家的「音頻」,多年來都是老媽這隻「人肉故事機」供應的(請參考「李高強與白梅」一文)。在此我只想分享一點,就是我編故事給安安聽時,從來不忌諱隨意停下來,把想教的生字或成語塞進去,先解釋了再往下說。她有時態度會稍顯不耐,但是只要情節的吸引力足夠,還是相當願意學的;而且在她隨性參與編故事的過程中,三不五時還會把學到的成語拿出來運用呢。如果有些家長在陪小孩聆聽音頻時,想嘗試類似的方法,我覺得有可能做得到;當然不同的孩子,接受度也許不盡相同就是了。
 
四、親子閱讀:這應該算是最正統的「隨文教學」法了。因爲中文兒童讀物沒有嚴格的分級概念,所以即使在一般的繪本中,也能看到較爲淺近的成語。下圖的例子,取自我曾經在「台灣原創經典繪本」一文中介紹過的「子兒吐吐」和「赤腳國王」兩書:
 
/tmp/phprdjzLS  
 
book-05  
 
像這種程度的成語,在親子閱讀時,不管小朋友識不識字,爸媽都可以順口解釋給孩子聽。「一乾二淨」就是「乾乾淨淨」,「足不出戶」就是「足」跡(或者說「脚」)「不」走「出」「戶」外。因爲有故事的情境配合,這樣兩秒鐘的説明,對孩子來説,應該已經夠了。等孩子進行到能自主閲讀的「橋樑書」階段,書中的成語數量就會大增,難度也會進展到包括第三、四類,而且因爲小孩已經認識字了,「隨文教學」的效果會變得更好;師長們也可以配合各種遊戲方式加强記憶。限於篇幅,這個「識字時期的成語教學」題材,就下次再寫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