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説:「成語是華語文化的精華」。從文學的觀點來看,這句話也許是正確的,但是如果從基礎語文教育的觀點來看的話,這些「精」簡、升「華」過的典雅詞語,真是師長們的夢魘啊!別説是缺乏語言環境、連學大白話的中文都步步維艱的海外小華僑了,就算是從出娘胎就接觸中文、在學校天天念國語的台灣學生,也都不一定能夠應付裕如呢。
 
格友蒂蒂是台灣的國中老師。她曾經告訴過我一個真實的小故事:有一次她請了幾天病假,隔週回去上課,一位學生問老師怎麼了?她答稱感冒,結果學生竟然說她「迴光返照」,弄得蒂蒂哭笑不得;後來她問了學生半天,才知道他根本不清楚「迴光返照」是啥意思… 而這還是在台灣整整學了七八年「國文」,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浸泡在中文環境裏的學生!那麽在海外學習條件更是匱乏許多的情況下,家長們是要如何教才好呢? 
 
成語難學的最大原因,是它們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中並非很常見。即使是在華人社會裏,一般人的對話中,也不會包括很多成語,小朋友難以從環境中自然吸收;但是在成人閲讀的報章書籍以及非劇情的視聽節目(例如新聞報導)中,成語卻是無處不在,所以想通曉中文的人又非學不可。台灣的小學從低年級起,就開始沒完沒了地教成語了;最常見的教學方法,是傳統的抄寫和造句,再不然就是做習題。例如底下是安安在小二到台灣「遊學」時的成語習題:
 
school-10  
 
這是小三時的成語書寫練習:
 
taiwan-15  
 
小三的國語考試中有關成語的題目:
 
/tmp/phpxF2bPX  
 
海外的小華僑學成語,沒有作業和考試的壓力;想學多少、學多深,可以依照自家的「期望值」調整。如果家長們只希望孩子能用中文作日常對話,對閲讀無甚要求;或者是只求能讀繪本或菜單的話,大部分成語其實未必需要學。有些海外中文學校的教師,努力教了學生一大堆高難度的成語,但是學生並沒有相應的讀寫能力可以運用:除了課文中的句子以外,其他使用這些成語的文本看不懂;除了老師教著套用的例子以外,其他含有這些成語的文章寫不出。就好像供給初級烹飪班的學生一堆鮑參翅肚,但是學生其實連蛋炒飯都炒不好,要這些高級食材是來幹啥啊?不過如果家長的期望值和我一樣,希望子弟可以輕鬆閲讀成人書報的話,那麽成語的學習,就不可或缺了。 
 
既然海外的中文成語教學不必受體制所限,我覺得一個比較實際的辦法,是把成語依性質和難度粗略分類。不同類型的成語,有不同的教法。學到那一個層次要停止,也可以自行調適。
 
第一類是平鋪直敘的「縮寫版」成語;也就是把稍長的語句減掉幾個字濃縮而成,並沒有更深一層的意義。這些成語一般是添上幾個字就可以解釋的,例如「人山人海」就是「人」多得像「山」,「人」多得像「海」,「滿頭大汗」就是「滿」滿的、「頭」上都是「大」粒「汗」珠,「忙中有錯」就是「忙」亂「中」「有」了「錯」誤,「細嚼慢嚥」就是仔咀「嚼」,「慢」慢吞「嚥」,「有何高見」就是你「有」「何」種「高」明的意「見」… 等等。
 
第二類是雖然不能靠「增字法」解讀,但是用字簡單、意思不深、流傳廣泛,口語中較爲常見,有些甚至可以靠直覺望文生義的成語。例如「一心一意」、「馬馬虎虎」、「花花綠綠」、「五顏六色」、「亂七八糟」、「無所事事」、「胡説八道」、「心花怒放」、「大驚小怪」、「百發百中」… 等等。
 
上面這兩類成語,屬於相對易學的材料;是有心人在小孩還不識字的「前閲讀時期」,就可以用日常對話、親子閱讀、影音欣賞之類的辦法,陸續塞進孩子腦裏去的。再下來的東西,就沒有那麽簡單了。
 
第三類是另有深意的「縮寫版」成語,也就在減字縮寫以後,再引申出另一層意義的成語。例如「開門見山」就是打「開」「門」就「見」到「山」,引申為表達直截了當;「抛磚引玉」就是「抛」出「磚」頭「引」來美「玉」,引申為用劣物引出精品;「水落石出」 就是「水」位「落」下,「 石」頭露「出」,引申為真相大白;「鴉雀無聲」 就是烏「鴉」鳥「雀」全「 無」「聲」音,引申為十分安靜;「虎頭蛇尾」 就是老「虎」的「頭」配上「 蛇」的「尾」巴,引申為事情有始無終;「青梅竹馬」 就是孩子們一起摘「青」色的「梅」子,騎「 竹」子編的「馬」,引申為一起長大的小男生、小女生感情很好。這一類的成語,師長們必須花功夫解說,並且幫助學生們練習,也可以用遊戲、繪圖、動畫等方法加强記憶。
 
第四類是那種完全無法望文生義的成語。就算孩子每一個字都認識,還是看不出意義,何況有些難字可能根本瞠目不識。上面提到的「迴光返照」,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其他如:撲朔迷離、冥頑不靈、大快朵頤、來龍去脈、狼狽不堪、暴殄天物、虎視眈眈、滿腹經綸、小時了了、休戚相關、司空見慣、世外桃源… 可說是不勝枚舉(然後「不勝枚舉」這個成語本身,也是一個例子)。這些成語裏面有許多是一般書報中的常用語,但是口語中卻很少出現,而且幾乎都有詩詞古文的典故出處,對學習中文閲讀的學生來説,是頗富挑戰性的。
 
第五類是含專有名詞(人名或地名)的成語,例如毛遂自薦、圍魏救趙、蕭規曹隨、洪喬之誤、名落孫山、邯鄲學步、東施效顰、四面楚歌、完璧歸趙、洛陽紙貴、得隴望蜀、班門弄斧、樂不思蜀等等。這些成語不僅無法望文生義,而且基本上是一詞一典故,每個成語都有一個故事,教學難度相當高。有些典故連母語是中文的成人,都還未必知道呢。
 
這些分類當然很不精確,也有不少成語可能難以歸類,但是可以幫助我整理一些在海外比較實用的教學法。在後續的文中,我會依照類別,分享一些自己用過的點子,或是感到值得借鏡的其他方法,還請各位讀友不吝指教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