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唐魯孫先生,是我很喜愛的美食作家。出身清朝貴族世家的他,曾在文中提到以前他們家庭聘請廚師,考的不是鮑參翅肚這類大菜,而是最基本的雞湯、青椒牛肉與蛋炒飯,其中尤其以雞蛋炒飯的學問最為講究。根據唐先生所說:
 
「大手筆的廚師,要先瞧瞧冷飯身骨如何,然後再炒,炒好了要潤而不膩,透不浮油,雞蛋老嫩適中,蔥花也得煸去生蔥氣味,才算全部通過。」
 
雖然我只是個老泡在廚房裏和冷飯、剩菜、炒鍋奮戰的平凡主婦,絕對說不出什麼「潤而不膩,透不浮油」的偉大道理;但是看了這段話,倒也不斷地點頭點頭點頭。主婦們都知道蛋炒飯最大的講究,是在油量、水份、火候的控制。油水太少的話,飯粒會乾硬黏鍋,既炒不「透」又不「潤」;油放多了則浮油汪汪的肥膩不堪;冷飯或配料若是水份太多,又會搞得軟軟爛爛地糊成一團。因為冷飯本身米的質地、飯粒乾燥程度不一,不管各種食譜、烹飪達人怎麼指點,就硬是不能像玩烘焙一樣弄出個「一匙油配一碗飯、一顆蛋、多少克火腿、蔬菜」的萬用公式來,都要靠廚娘的烹調經驗,當場「鏟下見真章」啦。
 
炒飯這玩藝兒易學難精。說它難吧,明明連我念小學的外甥,都懂得拿兩個雞蛋把冷飯用油炒炒,吃得津津有味;說它簡單吧,又可以難倒一拖拉庫的廚師廚娘。我一向覺得台北市餐飲業競爭激烈水準極高,但是有一次和朋友在台北街頭蹓躂,隨意走進一家裝潢雅緻的小餐館,叫了個招牌炒飯。好半天才端上來,我嘗了兩口,大吃一驚:怎麼有人可以把飯炒得這麼難吃﹖僅有點肉絲、筍片的配料倒也罷了,更大的問題是米粒黏黏膩膩,一堆小小團的飯根本沒有炒透;蔥香、蛋香、熱騰騰的鑊氣全都欠奉;飯粒拌炒不勻,味道時鹹時淡。真不知道「招牌」菜色這種水準的餐廳,在台北怎麼存活﹖
 
餐館的炒飯自有它的一套職業標準。一般家常炒飯,很多是以「消滅剩菜」為最高指導原則,放的配料五花八門、無所不有。幸好炒飯的包容性極高,葷料當然最好是香腸火腿櫻花蝦之類的乾料,但是各種雞鴨魚肉、魚蝦蟹貝拿來炒也都味道不差。搭配的作料從最簡單的食鹽、醬油,到咖哩、蒜茸、XO醬、酸辣醬、沙茶醬、海鮮醬、蕃茄醬、紅鞠醬、香樁醬;甚至蝦醬、千島醬、青醬都有人拿來使用。我個人最愛的一種炒飯,只放沙茶醬和雞蛋,連蔥花都省了(左圖);把飯粒炒得沙茶香四溢,在鍋裏乒乒乓乓地跳躍作響,趁著還熱得冒煙時盛起來,拌點辣油香筍來吃 -- 就像速食泡麵、豬油拌飯一樣的要技術沒技術、要營養沒營養,可是真能滿足那腸胃偶爾想要高澱粉、高脂肪垃圾食物撫慰的渴念啊。  
 
炒飯的素料倒是稍微要講究的。一般的青葉菜太容易出水,並不適合拿來炒飯;比較常見的配料有青豆、洋蔥、竹筍、玉米、高麗菜、美式生菜、韓式泡菜等。我喜歡用高麗菜,因為菜的量可以放多點,比較健康;但是高麗菜多少也會出水,所以就切比較細的絲(懶的話就買像左圖那種洗切好的),先炒起來稍微瀝掉些水份備用。我也喜歡先把雞蛋用多一點的油炒得蓬鬆後盛起,再用少量油爆香蔥蒜、火腿叉燒之類的肉丁後,放冷飯下去,立刻把蛋倒下,在飯上面輕輕捺散,讓白飯吸掉雞蛋的油份,調味後再加菜料拌炒。這樣感覺上比較不沾鍋,而且用油較少。下面的左圖是叉燒炒飯,右圖是櫻花蝦炒飯。櫻花蝦似乎是近年來在台灣新興的炒飯妙品,我在淡水的「海宴海鮮餐廳」吃過一次後,一直念念不忘。幸好加州的華人超市買得到櫻花蝦,回美國後就如法泡製,煎得香酥微鹹的小蝦,和雞蛋炒飯超搭,滋味真的很美啊!

 
美國的超市都賣一種叫作「混合蔬菜」(Mixed Vegetables)的冷凍食品,把青豆、毛豆、玉米粒、紅蘿蔔丁、小段四季豆混在一起冷凍,拿來炒飯頗為方便。左圖是用蔥花、素火腿丁、熱水煮過的混合彩色豆炒的「什錦素炒飯」。再加些蝦仁下去炒,就變身為右圖的蝦炒飯了。拿去美國人的派對分享,很受歡迎呢!

 
這道「鮭魚炒飯」則是「消滅剩菜」的實戰例子。用的是烤鮭魚吃剩的零散魚肉、作青豆蝦仁剩的青豆、作玉米湯的玉米粒、安安吃剩的毛豆、再加上蔥花和洋蔥絲。雖然說是剩菜,炒在一起味道還挺不錯的:

 
在美國的中餐館,想要吃到可口的炒飯,那就有點各憑天命了。大半迎合美國人口味的中餐館,附餐的炒飯模式都差不多:一點雞蛋、很多醬油、加上「混合蔬菜」或是冷凍青豆、運氣好時有幾根切得粗粗的肉絲;加州的中餐館一般是僱請廉價墨西哥工人,把大鍋飯攪勻就算了,什麼「潤而不膩,透不浮油,雞蛋老嫩適中」之類...呃,人在國外,一切從簡,大家將就點吧。如果去吃那種在面前現烤的日式鐵板燒,也可以請他們炒碗飯來吃,只見廚師連打蛋的手續都省了 -- 直接把整顆生雞蛋倒在加了油的熱鐵板上,用鐵鏟翻攪後加上白飯、噴一些醬料炒炒就算完成。不過因為即時上桌,熱氣騰騰,吃起來味道倒也還不壞呢。
 
我覺得南加州炒飯作得最好的,是華人區的香港餐廳。加州老牌的港式「三和燒臘麵家」(Sam Woo BBQ),生意興隆,分店甚多。他們的鹹魚雞粒炒飯(左圖)鹹魚香非常入味,物美價廉,我們每次去都會點一大盤來吃。另一家老牌的「嘉頓港式西餐」(Garden Café),菜單上常可以看到較有創意的炒飯,不過選項隨著時期、分店地點有所不同。以前我吃過一款「XO醬蟹肉炒飯」,不到美金十元的大盤炒飯,用的是多量真正蟹肉,加上炒得又香又透的XO醬,風味極佳;可惜這道菜不久就從他們的菜單消失了,也許是XO醬和蟹肉的食材價格偏高,賺頭有限吧!我也在他們家吃過「干貝蛋白炒飯」、「避風塘海鮮炒飯」,雖然味道不錯,可是都不如那盤消失的「XO醬蟹肉炒飯」。看來如果想吃的話,只能拿出國外廚娘的第一條心法:「買不到就自已做呀」...總有一天我要來試試看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安媽 的頭像
    安媽

    好山好水慢慢走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