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海外學中文之自主閱讀」系列的前一篇文「中文童書的來源」,內容主要是討論在海外的中文童書入手管道。在非華人的社會蒐購中文圖書,是頗為勞民傷財的事;為了利用有限的資源取得最佳效益,書籍的選擇必須要有所講究。
因為教小朋友閱讀很大的一個目的是學習「語文」,所以我在選擇兒童讀物時,理所當然的把用「中國語文」撰述的原創作品列為首選。只可惜上乘的中文童書數量有限,為了增補閱讀材料,很多家長會傾向使用居留地語言(例如英語)翻成中文的書籍,覺得這樣可以雙語並讀,書中的文化理念也較易被小孩接受。但是英文(或是其他拉丁語系的文字)的語法和中文相差太遠,倒裝句、子句什麼的一大堆,翻譯時很容易出現西化的句法,不管是多高明的譯者,也沒有辦法完全不受影響,更何況坊間還有些翻譯水準烏鴉鴉的作品呢。
來舉個例子吧。底下是翻譯的英文童書「神奇樹屋1:恐龍谷大冒險」中(安媽OS:這本書的譯筆算不錯了),對於恐龍形態的描述,以及主角看到的反應:
「一隻龐大的動物在樹頂上滑翔!牠的頭頂後方有一個又長、又怪異的頭冠,還有瘦長的嘴和一對像蝙蝠一樣的巨大翅膀!牠是一隻真的、活生生的無齒翼龍!...傑克為了看牠,差一點兒跌到窗外去。」
讀起來語句流暢,沒有問題嗎﹖現在看看中文原創童書「屁屁超人」中,作者林哲璋對於書中人物的描述,以及主角看到的反應:
「可愛公主身穿蕾絲禮服,腳踩水晶鞋。她戴著公主皇冠,皇冠下永遠梳著公主頭。“這是從哪兒冒出來的公主呀?真可愛!”第一次見到可愛公主時,屁屁超人這麼讚嘆。」
如果您教家裏的小朋友中文寫作,您是希望他把文章寫得像頭一個段落,還是第二個段落呢﹖有人可能會說:台灣和中國的小孩還不是照樣看一堆翻譯作品,也不見誰受到影響呀!但是在海外沒有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小華僑能接觸的中文資訊有限、時間不多,家長塞給他們的東西,可能就是他們接收到的全部了;再加上孩子腦中建構的,本來就是西方的語法,就算不閱讀一些洋氣十足的句子,也難免時時冒出什麼「我做功課在學校」之類的英式中文。他們的情形和聽多見多,腦子能夠自動判讀、吸收中文佳句的華人社會小孩,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其實在小朋友的繪本時期,行文水準的問題並沒有那麼嚴重,因為繪本以圖畫為主,文字淺易,句型單純,翻譯起來比較有可能做到「信、達、雅」兼具。何況中文童書的整體質量,遠遠不如外文童書,要完全使用華文繪本教學,會有實際上的困難,還是需要搭配譯作才行。當然現在海峽兩岸出版業發達,各種原創的中文繪本也是多如繁星,只不過水準參差不齊,並不是每本都能引起孩子的興趣。有些繪本裏負載了太多「好孩子應該如何如何」或是「大家快來吸收這些知識吧」的沈重訊息,讓小朋友難以消受。幸好近年來華人的兒童文學作家越來越多,也頗寫出了些優秀的作品。在此系列的下一篇文中,我將分享一些安安喜歡的台灣原創繪本,供大家參考。
在小朋友進入橋樑書以及章節書階段之後,我會建議選購相當數量的中文原創作品,和其他國家的譯作搭配。如果有意購買外文翻譯的成套作品,最好可能先弄一本來「試閲」,如果喜歡的話,再大量入手。我以前就有過因為安安很愛看某系列的著名英文童書,一口氣在網上買了好幾冊中文譯本,結果書送來後,在文字不夠精美、老闆不甚賞光的情形下,連一本都沒看完,就束之高閣的慘痛經驗。若是和英文翻譯作品相較的話,我個人會傾向選擇日系作品,因為日文結構和中文相近,還含有大量漢字及成語,翻譯時較少見到西化的句法。而且日本漢化較深,對於想讓小朋友接觸東亞文化的家長,多少會有幫助。
我自從買過幾種英文中譯童書,都在安老闆那裏踢到鐵板之後,近來已經不再替她購買這一類的橋樑書了。安安這大半年間看的,都是中文原創或是從日文翻譯的作品。至於經典的英文童書,我會直接讓她看原文;因為文學作品的好處並不全在於情節及涵義,優美傳神的文字,往往也是精華所在。小朋友在語文學到中年級以上的程度後,還是以盡量採用原文的教材為宜。最近我和安安一起閱讀美國散文大師E. B. White著的幾本童書 Charlotte’s Web, The Trumpet of the Swan, Stuart Little。其中「夏綠蒂的網」和「天鵝的喇叭」我小時候看過譯本,除了「情節很好看呀」以外,沒有留下什麼太深的印象,現在閱讀原文,才初次領略到其中用字之精、遣詞之美。我以前曾在報上看過一個真實的小故事:不諳中文閱讀的小華僑,為了親近中國傳統文化,到大學裏選修了用英語開的「中國文學」課,回家後興沖沖地對爸媽說:「我們最近讀了一本有名的小說,叫作“紅房間裏的夢”(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講的是“鮑魚”、”帶魚”和”泡菜”的三角戀愛故事」(請參考下圖)。如果華人讀者閱讀經典英語著作的中譯本,會不會也有類似如此搔不到癢處的情形呢﹖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