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數位時代,「鍵盤取代執筆」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即使在華人社會裏,提筆忘字、書寫退化的人也是一大堆,更別說是中文默寫訓練本來就受得不扎實的海外小華僑了。對於這些華人子弟來説,如果想要用中文寫作、或是進行網路上的文字交流的話,利用電腦上的中打系統,應該是最爲實際可行的方法。
 
現在的漢語拼音打字軟體都做得非常好,基本上只要懂得漢語拼音和英打的人,稍微熟悉一下系統之後,就可以輕易上手。在海外學中文的小華僑,如果父母來自中國大陸,本來用的就是漢語拼音系統,學中文打字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從小學注音符號的台灣家庭子弟,想練中打就沒那麼簡單了:注音符號的鍵盤,和英打扯不上什麼關係,學習者必須一個一個符號從頭開始練;其他倉頡、無蝦米之類的輸入法,學起來也都蠻費工的;手寫輸入速度偏慢,而且如果小華僑很多字的寫法並不熟的話,操作起來恐怕效率不佳;語音輸入因為必須要不斷的訂正改錯,對什麼輸入法都不懂的人,也會有使用上的障礙。我覺得對於嫻熟注音符號和英打技巧的小華僑來說,學習中文打字最簡單快捷的辦法,就是先花點時間從注音學會拼音,然後利用漢語拼音軟體打字即可。   
 
漢語拼音對於台灣人來說,是一個相當不熟悉的領域;很多人可能會直覺性地認為漢語拼音、漢語打字並不好學,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我以前也是這樣認知的,所以多年來都依靠手寫輸入系統寫部落格;也一直想說當安安識字量足夠、需要學習漢語拼音的時候,也許必須特別聘請老師來教導。可是在幾年前的某一天,我那台載有手寫輸入系統的筆電徹底當掉了,當時家裡其他筆電都沒有好用的手寫系統;我在不想花錢另外買電腦或者中文手寫軟體的狀況下,開始利用網路資料自學漢語拼音打字,然後就驚奇地發現:天啊,竟然是這麼簡單的事情!我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內,已經學會了所有基本的漢語拼音和中打規則,又在後來的幾個月內,靠著寫部落格文反覆練習,很快地就已經能夠輕鬆駕馭中文打字,再也不想回去使用速度緩慢許多的手寫系統啦。
 
要從台灣的注音符號學習漢語拼音系統,只需要把每個注音符號,代換成相應的英文字母,就大功告成了。漢語拼音大致上是照著英語發音的規則設計的,所以大約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注音/拼音轉換,幾乎不需要背誦,只要從英文字母的發音略作推想,就可以想得出來。我學漢語拼音的時候,在網上找了一張注音和拼音的對照表,稍微重新安排、並且在必須特別記憶的地方標明顏色之後,就相當好用了。這張修改過的對照表(見下圖)可以拆解成六部分、 一共九行,就在此一行一行的解說吧:
 
/tmp/phpfAuJCm   
先解釋幾個聲韻的術語:「聲母」是拼出國字的注音時,位在上面的那個音,約略等同英文的子音。「韻母」是拼出國字的注音時,位在下面的那個音,約略等同英文的母音。「介母」是在三個注音符號拼成一個音時,放在聲母和韻母中間的那個符號,只有ㄧ、ㄨ、ㄩ 這三個音,可以拿來當介母用而已。
 
上表的第一部份(第一行)是從ㄅ到ㄏ的聲母。對於懂得注音符號以及英語發音的人來說,是根本不必花時間學的。例如ㄅ就是 b、ㄆ就是 p之類的轉換,靠直覺就可以想得出來了。
 
第二部份的聲母(第二行,從ㄐ到ㄙ),可能要花上十幾二十分鐘來學。其中的ㄐ、ㄑ、ㄒ,分別用 j、q、x這三個字母代表;只有 j這個字母,有時在英文中的確可以發成類似ㄐ的聲音,其他兩個沒有什麼道理,這三個音我覺得死背下來比較快。再來的ㄓ、ㄔ、ㄕ和ㄗ、ㄘ、ㄙ這兩組捲舌和不捲舌音,分别用 z、c、s的英文字母代表,然後捲舌音只是多加一個 h而已,並不難記。最後一個捲舌音ㄖ用 r代表,是因為英文的子音已經用到所剩無幾。稍微思考一下,也就能輕易記住了。這一行較爲需要花功夫背下來的四個子音,我特別用黃色標明,每個花上一兩分鐘,應該就可以搞定了。另外還有一條要記得的規則是:從ㄓ到ㄙ這幾個音,有時候會單獨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在原來的子音後面加一個i,例如「知識」拼成「zhi shi」而非「zh sh」。   
 
第三部份是韻母(第三行,從ㄚ到ㄦ),主要是用英文的母音,加上鼻音的 n和 ng來代表,大概也是十幾二十分鐘,就可以學會的。其中的ㄚ、ㄛ、ㄜ、ㄝ四個音,是所謂的「單韻母」, 各自用 a、o、e其中一個英語母音代表。應該只靠直覺就可以推想出來。再來的ㄞ、ㄟ、ㄠ、ㄡ四個音是所謂的「複韻母」,必須要用兩個英文字母代表,其中的ㄞ就是 ai、ㄟ就是 ei、ㄠ就是 ao,稍微想想都貌似理所當然;只有ㄡ用 ou代表,略爲難記一點,但是只要想到「有」這個字唸 you,和英文發音很類似,也就可以記得了。至於ㄢ、ㄣ、ㄤ、ㄥ這四個音,是所謂的「鼻韻母」,必須在 a和 e後面,加上 n或 ng的鼻音,並不難理解。至於唯一的捲舌韻母ㄦ用 er代表,和英文發音相似,應該也是很容易靠直觀記憶的。這部分我覺得真正需要背的音,只有用黃色標明的ㄡ(ou)而已。 
 
第四到六部份是挑戰性最高的ㄧ、ㄨ、ㄩ這三個音,因為這三個音有好幾種用法:它們可以自己單獨發音、和聲母結合發音、和韻母結合發音、或是做爲聲母和韻母中間的「介母」發音,花樣繁多。不過在學漢語拼音時,唯一需要考慮的是:這三個音出現時,有沒有帶聲母?它們在「帶有聲母」和「不帶聲母」時,拼音的規則是不一樣的。
 
先看第四部份(第四行和第五行)的ㄧ這個音吧。ㄧ在拼音帶有聲母的時候,可以和聲母結合發音(例如ㄑㄧ念「氣」、ㄐㄧ念「機」),或是做為放在聲母和韻母中間的「介母」使用,總共三個注音符號拼成一個音(例如ㄑㄧㄠ念「敲」、ㄐㄧㄠ念「嬌」)。而在不帶聲母的時候,ㄧ可以自己單獨發音(例如依、一),或是和韻母結合發音(例如ㄧㄚ念「鴨」、ㄧㄝ念「耶」)。在帶有聲母的情況下(ㄧ位於直寫的注音中間或下面的位置),ㄧ全都拼成 i;而在不帶聲母的情況下(ㄧ位於直寫的注音上面的位置或是單獨存在),ㄧ全都拼成 y(單獨發音時則比照從ㄓ到ㄙ的例子,拼成 yi)。到這裏爲止不難吧?
 
再來的規則就有點複雜了:ㄧ(i或者 y)要和別的音結合起來的時候,是不是把那些音照抄就好呢?如果是和聲母結合的話,的確全部照抄即可;但是如果和韻母結合的話,就有好幾個例外:最單純的一個是在帶有聲母的情況下,ㄧㄡ拼成 iu而非 iou;在學習第四部份的時候,我會建議把這個用黃色標明的部分先背起來;至於ㄣ、ㄥ和ㄧ、ㄨ、ㄩ搭配的規則是一團混亂,以後再整批一起解決好了。 
 
第五部份(第六行和第七行)ㄨ的拼音,在帶有聲母的情況下,幾乎全都拼成 u(只有一個例外是ㄨㄥ,這個等以後再學);而在不帶聲母的情況下,ㄨ全都拼成 w(單獨發音時則比照英文發音,拼成 wu)。和韻母結合時的例外包括:在帶有聲母的情況下,ㄨㄟ拼成 ui而非 uei,這個用黃色標明的部分也不妨先背起來;至於ㄣ、ㄥ和ㄨ搭配時亂七八糟的組合,則押後解決。
 
第六部份(第八行和第九行)ㄩ的拼音,在帶有聲母的情況下,花樣比較多一點:大部分都拼成 u,但是有三個例外。其中一個是一直都很麻煩的ㄩㄥ,這個也等一下再學。此處真正需要背的,是黃色部分的兩個異類:ㄋㄩ拼成 nv,ㄌㄩ拼成 lv,要不然會和ㄋㄨ(nu)及ㄌㄨ(lu)混淆,這就乾脆死背起來好了。至於不帶聲母的情況還是很單純:ㄩ全都拼成 y(單獨發音時則比照英文發音,拼成 yu)。和韻母結合時的例外也只有待會才要解決的ㄣ和ㄥ而已,沒有必須另外記的東西。 
 
好了,到現在已經學完了圖上白色和黃色的部分,十之八九的音都可以拼出來了。我覺得真正需要背下來的,一共只有黃色部分的九個音而已,其他都可以大致從英語的發音推想出來。再來就看看最混亂的部分:ㄣ和ㄥ的拼法吧。
 
ㄣ的拼法在圖中用粉紅色標明。它在單純和聲母結合,沒有介母(也就是只有兩個注音符號:一個聲母加ㄣ拼成一字)的情況下,拼成 en;在有聲母和ㄧ這個介母(也就是有三個注音符號:一個聲母加ㄧㄣ拼成一字)的情況下,拼成 in;在有聲母和ㄨ或ㄩ的介母(也就是有三個注音符號:一個聲母加ㄨㄣ或ㄩㄣ拼成一字)的情況下,拼成 un。然後ㄧㄣ單獨存在時拼成 yin、ㄨㄣ單獨存在時拼成 wen、ㄩㄣ單獨存在時拼成 yun。這一切乍看之下非常混亂,可是如果仔細玩味這些拼音,就可以發現它們基本上其實是遵循英語發音規則的。記憶力強的人,不妨全都背下來;但是如果像安媽一樣,人到中年,記憶力已經大不如前的話,說真的也可以只背最常用的 en(前面已經背過了啦)和 in,其他的就先看看算數,然後靠著一直運用來不斷復習,最後總有一天會記得嘛!我和女兒就是這樣學的喔。
 
最後來看看ㄥ吧,它的拼法在圖中用淺藍色標明。如果把淺藍色和粉紅色部分細細比對的話,就可以看出ㄣ和ㄥ的拼法其實很接近:要從ㄣ轉換成ㄥ,只要在後面加個 g的鼻音,然後把 u都改成 o就可以了。唯一的例外是帶有聲母的ㄩㄥ拼成 iong,這個真的很難,我一直到所有拼音都學會了,iong還老是拼不出來。真正有志者就多念幾遍,把它牢牢記住吧。 
 
我在學會了以上這些規則而且練熟之後,就自己教女兒安安漢語拼音和打字。我把對照表打印出來給她以後(安媽OS:家裏沒有彩色印表機,所以顔色部分就用螢光筆塗塗算數),花了大概一星期的時間,每天用十幾分鐘講解一些注音/拼音轉換的規則給她聽,並且讓她把有色的部分背一下。學完以後請她在和台灣親人通訊以及學寫中文作文時,盡量改用拼音打字,不會打的音就問我或是看對照表;另外她在做寫字練習的時候,要求她寫出漢語的拼音。安老闆在剛開始時,還嘰嘰呱呱的說不想用拼音打字,但是她在稍加練習後,上手得比我還要快,幾乎可以説是完全的無痛學習。現在她用電腦和手機打中文時,已經常常會利用漢語拼音打字了。未來有機會時,我會分享使用漢語拼音打字系統的體驗,希望對於想學習中文打字的台灣小華僑們,能夠有所助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