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安安的初中(6-8年級)海外中文學習記錄」一文中,回顧了安安和學伴「阿傅」在初中三年期間,中文學習的大致內容。在文末我提到高中時期的中文學習考量:基於時間因素,我想要大量裁減純文學的研習(例如課文、古文)和長篇通俗小說的閱讀,代以比較實用和生活化,又不必花費太多時間的活動。這其中一個蠻容易想到的計劃,就是研讀雜誌刊登的報導性文章。
 
就像之前的共讀學程一樣,我和阿傅的爸爸,每次嘗試一種新題材,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事先不會知道計劃的效果好不好。不過閱讀報導文學,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材料不虞匱乏:台灣圖書館都有非常豐富的電子雜誌書庫,網路上的各種文章,更是多如天上繁星;家長們最大的挑戰,是在眼花繚亂的材料之中,選出適合小朋友們的文本。
 
我們的頭一個嘗試,是最時髦的高科技議題。我選了天下雜誌的「偉大創新者一生懸命」、「全球低軌衛星大戰」,還有知識大圖解的「未來太空站」這幾篇文章,讓孩子們在共學的討論時間前閲讀。第一篇文章探討的是賈伯斯、馬斯克等創新者的人格特質。後面兩篇則分別是關於通訊的低軌衛星大戰(例如馬斯克的星鏈),以及太空站這種巨大的低軌衛星。但是這次的嘗試並不很成功:低軌衛星這個題材頗為先進,文章中有很多科技觀念以及專有名詞需要理解,有一些連我自己都要去查資料。一小時的共學,粗枝大葉把文章内容弄懂,大概就把時間耗光了,沒辦法進行更深入的討論。所以後來我們就決定:不要追求這麼高大上的題材了,來問問小朋友,他們喜歡念關於什麼的文章?結果安老闆很快樂地說:「我要讀有關吃的東西!什麼食物嗎?嗯,泡麵好了….」
 
真不愧是老闆,觀點非常實際。泡麵的文章就不用出動到「天下」這麼硬核的雜誌了,隨便到網上找找就一大堆。我很快就找到了「一碗泡麵救世界:日本泡麵之父的故事」、「南韓泡麵的起源:一段被遺忘的日韓友好時光」、「與時俱進,經典滋味」(光華雜誌有關台灣泡麵的故事)這幾篇有關泡麵的報導,小朋友們這回就討論得很起勁啦。我乾脆來個一魚兩吃,在下一次的共學作業,請他們各寫一篇有關泡麵的文章。安安寫的那篇「泡麵的來歷」,後來發表在世界日報上:
 
/tmp/phpyJwU6Z   
另外一個嘗試,是公共衛生的報導文學。我在新北圖書館借到一本「發現台灣公衞行角:十大公衞計劃紀實」,是由一群醫藥記者撰寫、敘述台灣公共衛生史上重大成就的文章。我讓兩位小朋友讀了其中的「根除瘧疾」一文,因為這是我的本行,所以主持討論駕輕就熟,整體的氣氛不錯。安安在後續的寫作練習中,寫了篇「台灣的防瘧經驗」,也在世界日報上登了出來:
 
/tmp/php2LmMGC   
累積了這些經驗之後,我們又回到天下雜誌,但這次選的文章,就是比較貼近孩子生活的「網路成癮問題」,閱讀的文章包括:「讓孩子玩手機,就像送他定居火星」、「迷網少年」、「有品質的陪伴才是正解,手機管教關鍵四問」。這種題材不用想也知道,孩子們會自動自發地熱烈討論。這次安安生產出來的文章是「美國青少年與三C產品」,剛剛也上了世界日報的兒童版。看來安老闆閱讀期刊雜誌,除了增長知識以外,還能夠良性循環,把自己的文章也登到報順便賺點零用錢,可說是一舉兩得啊!
 
/tmp/phpigG3O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安媽 的頭像
    安媽

    好山好水慢慢走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