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公認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因為漢字和拼音文字不同,字型和字音之間並沒有對應的關係。要能夠熟練地閱讀中文書報,除了把兩千多個中文字,一個個像圖案般記在腦裏之外,別無他法。對一般中等資質的小朋友來說,這個過程在具有語言大環境、每天按部就班學習的情況下,至少需要三四年的時間;但是有沒有小朋友學中文字像學說話一樣,不需師長花什麼功夫教導,毫不費勁、輕輕鬆鬆地,在入學前就自已會看書閱報了呢﹖

 

絕對有。

 

女作家三毛寫過,她在大約三歲的時候,就把家裏的書一本本拿來看著玩。她說:「我在那樣的年紀,就“玩”過《木偶奇遇記》、《格林兄弟童話》、《安徒生童話集》,還有《愛的教育》、《苦兒尋母記》、《愛麗絲漫游仙境》...那時候,看了圖畫、封面和字的形狀,我就拿了去問哥哥姐姐們,這本書叫什麼名字,這小孩為什麼畫他哭,書裏說些什麼事情,問來問去,便都記住了。 ...我沒有不識字的記憶,在小學裏,拼拼注音、念念國語日報,就一下開始看故事書了。...初小的國語課本實在很簡單,新書一發,我拿回家請母親包好書皮,第一天大聲朗讀一遍,第二天就不再新鮮了。」 

 

日本推理作家土屋隆夫則回憶說:「我記得三歲的時候,家裏的大人就已經教我平假名了。當時日本的書籍和報紙,只要是艱深的漢字旁邊都有平假名,我就這樣漸漸學會難懂的漢字。等於我三歲開始學識字,五歲就會看女性雜誌了。上小學時 -- 日本是七歲上小學 -- 我就已經開始看大人的作品,也就是很少會標注平假名的書。」

 

大陸有個九歲就出書的女作家蔣方舟,她母親回憶教她識字的經驗:「方舟正式的識字是從二歲半開始的...識字魔鬼訓練,事實上只進行了兩個月...認了200來個字,我的革命幹勁銳減、訓練有半途而廢的危險。不過擔心是多餘的,方舟再也不求我給她講故事了,她自己看書,從來沒教過的字,也自己認識了...從200來字,到閱讀成人書籍,這個過程是怎麼演進的,老實說我莫名其妙。那年過年,我給她買了一套左邊是字,右邊是圖的故事書。準備給她講。一個親戚不知道她還不會讀書,就拿著書說:方舟給我們講故事。她就靠自己極其可憐的識字量,把這本小書,連蒙帶猜地讀下來了,她沒有學過拼音,就是硬認的。」

 

有人可能會說:這些都是天才級的名作家,萬中無一啊!誰去跟他們比﹖其實在平凡的小民中,幼年時就對文字非常敏銳的人,也是肯定有的。我曾經在網上看過一個大陸的論壇(連結按此),版主發問:「“三歲識字,四五歲讀書看報”是種怎樣的體驗﹖」結果路過的網民,居然有幾百個人跳出來,分享自已的神奇識字經驗。我並不會覺得這些人在吹牛,因為我以前也是這樣子的!

 

在我小時候的台灣,當然沒有什麼零歲教育、蒙特梭利、七彩繪本之類的玩藝。大人們都要為生活奔波,小朋友要認字,大概只能捧著印刷粗陋的娃娃書自已看,不懂的去問大人而已;但是我也沒有不識字的記憶。在小學低年級時,我最愛看的書是原文版的「三國演義」,反反覆覆不知看了多少遍。其中引用的一些唐詩,到今天我還記得。我上了小學以後,發現所有課本的內容我全都看得懂,反而是注音不會念,後來還要勞煩媽媽幫我惡補。有一陣子我為了教女兒中文很傷腦筋,就跑去問小時最常照顧我的姑姑:「我不記得我是怎麼學會看書的了,拜託妳告訴我好嗎﹖」姑姑瞪眼說:「妳小時爸爸媽媽很忙,晚上妳都是跟我睡的,我可沒有教妳!妳好像是自已全家到處找書來翻,然後不知道怎麼搞得就會看了呀...」

 

後來我在網上看到,醫學上真的有這種情形,術語叫「閱讀早慧」(Hyperlexia,又譯「高讀症」)。有這種狀況的孩子比普通孩子對文字和符號感興趣,很早就會看書,顯示極強的閱讀能力。在兒科裏,「閱讀早慧」是被視為一種障礙的,因為小孩子太過專注於書本,不太理會其他週遭的事物。如果症狀嚴重的話,孩子可能會出現不擅長會話、不易理解日常語言、社交能力有問題、「讀」字時不太理解文義等情形。

 

hyperlexia  

以上的說法,似乎真可以印證在我身上。我的「高讀症」也許還不算嚴重,但我在成長過程中,的確是口才、社交能力兩皆不佳;在出國後的高中、大學階段尤其孤僻,一直到將近而立之年,才開始有自覺地努力改正過來,但是之前的明虧暗虧,已經因此吃了不知多少。又如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看原文版三國演義,限於人生閱歷,其中很多情節是不太可能真正理解的,但我就硬是把那些蠅頭小字爬了又爬,直到把自已搞成個大近視,也沒有罷手,相當病態啊!

 

後來我生了小孩,女兒安安完全沒有一絲半點「閱讀早慧」的跡象,就是那種正常到不能再正常,小時愛看彩圖遠遠過於爬字、學起中文來只能一字一腳印、雖然不排斥閱讀,但也不會到處找書來看的小女生。我是在自己開始教女兒中文以後,才真正領悟到「天賦」對語文學習的影響有多大。文字敏銳度極高和平常的兩種小孩,學習中文閱讀的難易程度之差,實在是不可以道里計。這一兩年來,我在網上閲讀極多中文早教的資料,看到有些爸爸媽媽,很驕傲地分享教導小小孩閱讀中文的成功經驗;坦白說,這裏面絕大部分的成功例子,小朋友顯然都對文字有相當高的敏銳度。家長也許剛開始教導的時候有點困難,但是當這些小孩學了幾百個中文字以後,就會自動自發地開始拼命閱讀(當然爸媽要提供書籍,可能也要略加引導);然後家長們就開心地宣傳說「在海外教小孩中文不難呀,我家小孩也不是什麼天才,還不是學得會」、「沒有學不好中文的海外娃,只有懶惰的海外爸媽」、「我的方法是解決海外中文教學的正道」之類。例如蔣方舟的母親,回顧女兒學習語言的過程,就興高采烈地說:「我想證明這不僅能辦到,而且一點也不難。甚至可以誇下海口說: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做到。」

 

每次我看到類似的說法,真的都是心中滴血,腦子裏只會想到一句「何不食肉糜」!方舟她媽媽那幾招識字法,那一樣我沒反覆使用過﹖「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三歲小娃,教她兩三百個中文字,再來就蹺著腳,等她自已一本又一本書全部哇啦哇啦念出來﹖天方夜譚啊!冷酷的現實是少數真正「識字早慧」的小孩,不管爸媽怎麼教(甚至不太需要教),都可以很容易地學會閱讀文字。那些孩子的父母並非早教專業,看自已的小朋友學看書像吃白菜般容易,就覺得天下的小孩都應該是這樣的。而一般語文資質平凡的小孩,到了三五歲仍然不肯讓大人指讀的(自已讀更不要想)、看書只注意圖案的、認識了上千中文字,仍然不願自已看書的,所在多有,滿街都是。當然如果持續努力的話,也不至於學不會閱讀(全中國幾億小學生不都學會了嗎),可是所花的功夫,是這些家有「識字早慧兒」父母的十倍八倍都不止啊!

 

拉丁語系的拚音文字,因為閱讀學習的難度比中文低很多,故此以英文(或是德文、法文等)作為母語,而且對文字有些天份、喜愛閱讀的小朋友,學個一年半載後,就可以讀純文字書(所謂Chapter Books)的例子,並不少見。不過我注意到的一個現象是:先學拚音文字、閱讀量增長快速的小朋友,如果再回頭去學中文的話,效率好像沒有比一般資質的小朋友更佳,甚至於海量的拚音文字閱讀,會對象形文字的學習,造成某種程度的障礙。因為天生熱愛閱讀的小孩,會自已不停地去尋找文字的補給來源,當他很開心地一本本啃著英文版「哈利波特」的時候,父母要求他放下書,念一些「小貓叫、小狗跳」的中文讀本,他會覺得很不耐煩,進而對中文學習產生排斥心理的。

 

海外的父母親教小孩中文,理由不外是「和華人親友交流」、「傳承中華文化」、「多一種技能在身」之類,好像沒有人想過:如果小孩的語言天賦極高,有可能輕易學會中文閱讀的話,一定要在他嫻熟拼音文字前趕緊教學,才能把握這個一生一次的黃金機會。雖說「識字早慧」的小朋友數量稀少,但是這就像買彩票一樣,本錢極低:只要在家裏堅持和小孩講中文,睡前一起讀讀中文童書,然後在他四五歲時,花幾個月時間教上大約五百個中文字,就可以「開獎」啦!如果小朋友從此主動一本本念起中文書來,那麼恭喜您,中了樂透大獎;如果您家孩子像我家的安老闆一樣,「誰知書中字,行行皆辛苦」的話,那麼不好意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您可以坐下來好好想一想,要不要繼續這場漫長迂迴的「中文大戰」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安媽 的頭像
    安媽

    好山好水慢慢走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