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灣有個熱門話題:有立委主張廢除注音符號,改用拼音系統,一時各方意見紛紜,好不熱鬧。其實中文的注音和拼音,基本上是一樣的東西:就如大陸通行的漢語拼音系統,所有聲母、韻母和注音符號的對照表,連一張A4紙都印不滿,四聲的標註也一模一樣;嫻熟注音系統、又會寫英文字母的人,認真學起漢語拼音來,恐怕要不了一個禮拜,就可以運用自如啦。若是撇開政治、文化上的考量不談,兩者之間工具性的差異,大概只在於注音有助於小朋友學習若干中文字根,而拼音打起字來比較方便而已。
在海外的小華僑,以「繼承語」(亦即是家中有聽說中文的小環境,但是沒有語言大環境)的方式學習中文,則有一個和以上考量層面完全不同,更加基本性的爭議:孩子們需不需要學注音或拼音﹖這個問題各方面爭論有年,始終沒有達成能讓大多數人接受的共識,而是大致有底下這三種主張:
一、注音/拼音是中文學習的基礎。民國以來迄今,所有台灣和大陸的學童,學國語都從注音/拼音開始,效果良好,所以海外的小華僑們,當然也應該這樣學。
二、學中文以識字為本,幾千年來的傳統蒙學,都沒有包括注音/拼音教學,學生們照樣學得會,可見它並非必要。海外的小華僑們應該直接學識字,只要能閱讀中文書就好了。
三、以上兩種方法應該折衷:小華僑們一開始先直接識字,等到有了一定識字能力後,再引進注音/拼音教學。現在香港的中文課,很多也是這樣安排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爭議呢﹖幾億個台灣和大陸的小學生,不都是從注音/拼音開始,順順利利學會中文閱讀了嗎﹖
答案和語言環境有關。我在本系列中「聽讀訓練的重要性」一文裏曾提到:漢字是「表意文字」,而非「表音文字」。從下面的圖解可以看出:學英語這類「表音文字」的孩子,只要能在腦中對應狗的圖形以及Dog的音,在花點時間學會字母、掌握簡單的發音規則後,便可自然識讀Dog這個字。而學漢語的孩子,在能夠對應狗的圖形以及「ㄍㄡˇ」的音之後,還要學會把「ㄍㄡˇ」和「狗」對應起來,整整多了一倍的手續。但是凡事捨難就易,乃人之常情。如果小孩對注音/拼音符號非常熟悉,一看到「ㄍㄡˇ」,或是更加眼熟的漢語拼音「gǒu」,腦中馬上出現「狗」的圖形(下圖紅框中的部份),能夠輕易理解文義的話,那麼他還會去注意「狗」這個字形嗎﹖
小朋友的頭腦是單純又實際的。如果「狗」的字形,對小孩有意義的話,他就會去看。生長在華人社會裏的孩子,有豐富的中文環境,觸目皆是無注音的漢字。他們下意識裏知道:如果要能生存在這個社會裏,想買東西、讀菜單、坐公車、看招牌的話,一定非得認識這些字形不可,所以不會只看注音、不去看字;在同時認讀字音和字形久了以後,腦中的「字音/字形連結能力」就會自然發揮,越來越熟練,很快即可脫離注音,單獨識字了。
但是那些身邊環境裏的中文字極少,而且從小熟悉「表音」拼讀系統的海外小華僑,當他們眼前有一本漢字加上注音/拼音的書本時,小孩的眼睛會落在什麼地方呢﹖很多孩子恐怕只會靠讀音去理解內容,對漢字視而不見呀!會自動去看字的孩子,大概有以下兩種:一種是「字形、音形連結天份」極高的「識字早慧兒」(這個題材我講過很多次,不知我在說什麼者,請自己去參閱這篇格文),這種人相當稀少,成功的經驗不太能套用在大部分海外學童身上。另一種是略具中文基礎,已經能夠領略漢字的重要性,能習慣性注目字形的小孩。對於「以上皆非」類型的孩子,若是一開始就直接教授全套注音/拼音,小朋友 「看音不看字」的風險很高,以至於學了幾年中文以後,可能會出現「朗讀帶注音的文章,音韻鏗鏘、語調流暢;但是換上一模一樣的無注音版本時,就一句也唸不出來」的情形。而且剛開始的注音或者拼音教學,內容頗為枯燥,學習時間也比較長,很容易扼殺三五歲小孩學習中文的興趣。凡此種種,都是海外中文教育者不樂見、但是又常常遇到的難題。
那麼如果完全不學注音或者拼音,直接識字、閲讀,等到孩子已經具有相當的閱讀能力後(識字量在兩千左右,至少能讀一般的青少年讀物時),再趕快補學一下拼音,以便打字,是理想的作法嗎?
首先在技術上,這種方法是可行的。中國古代的學童,已經這樣子學了幾千年;現在有些實行純指讀識字法(如讀經教育)的海外師長,也是採用完全不學注音或者拼音的方式。但是用這種方式學習有個前提:就是小朋友不然就是要有語言大環境(例如古代的中國蒙童,以及現代某些香港小學生),不然就是要有極高的語言天份(例如現在一些海外讀經教育的成功者);否則的話,小孩在試著閱讀一般中文繪本或是橋樑書的初期,有可能因為識字量不足或者認字不夠熟練,沒有辦法順暢地理解內容,而失去閲讀興趣的。
綜合以上所述,我個人覺得:如果追求的目標是「自主閱讀」的話,海外的「繼承語」中文教育最適合採行的途徑,可能是一開始先不要教注音,直接識字;等到小朋友有了一定的識字量,知道辨識字形對閱讀所代表的意義,不會避不看字的時候,再引進注音,作為指讀的輔助手段。
至於教授注音的時機,至少要到小孩有了最基本的閱讀能力,才能進行。我在「指讀實戰篇」一文中曾經提到:要能閱讀低幼繪本,所需識字量大概在500到800字之間;一般繪本則在800到1200字之間。所以教導注音的時機,應該是在小孩能認讀500到1200字的階段(是隨便舉起一張字卡,馬上就能讀出來的真正「認識」,不是只教過一次的那種「認識」)。至於在這其中的哪一點引進注音,那就要看個人了,和小朋友的資質、四周的語境、以至於大人們願意在下一階段投入的時間及精力,都有關係。大致來說,越早教注音的話,家長們在陪小孩子指讀時,要花的功夫也越大。必須時時確認小朋友有在看字,而不是只看注音;也必須更努力地解釋書中內容、營造語境,才能讓孩子的閱讀能力繼續更上層樓。
以下是一些「識字先行」的中文教育實例:
一、美國的「馬立平教材」:這套側重閱讀的中文教材,在一開始是不教拼音的,一直到學了第六冊以後,生字量大約一千左右時,才引進拼音。現在美國有不少教授簡體字的中文學校,同時開設由拼音入手的傳統中文班,以及馬立平教材班,供家長自行選擇。馬立平女士有特别説明:這套教材只適合「繼承語」教學;完全不具中文聽說基礎的孩子,是不宜選用的。
二、香港的中文教育:在英屬殖民地的香港,中文長期是弱勢語言,一直到1997年回歸中國後,中文教育才逐漸受到重視。可能是因為香港最通行的中文口語是廣東話,而非國語的緣故,香港教育局的「小學中國語文課程指引」中的「學習重點」,並沒有專門要求拼音教學。實際上也是並非所有學校都從小一就開始教拼音,有的要到三年級才引進拼音教學呢。
三、美國有些新一代自已在家教中文的家長(很多是小留學生甚或第二代華僑,大半來自台灣),採用的方法是:先教授小孩大約五百字後(例如教完「思展漢字五百」), 就加入注音教學;然後在沒有正式教材的情況下,通過大量的親子共讀,來建立孩子的中文閱讀能力。我個人是覺得五百字的基礎稍嫌薄弱,但是這些新一代的家長,對中文教育都極為重視,在起初引進注音時,願意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逐字逐句陪小孩讀書、解釋,並且時時會把注音遮住(用電腦軟體消除的、用膠帶貼住的、用紙遮蓋的、用簽字筆塗掉的都有),來減少孩子對注音的依賴性,所以成功的例子也是有的。
四、 這一點可能會讓有些人吃驚:因為現在的華人社會流行早教,很多中國和台灣的小學生,在實際操作上,也是先認識了千兒八百字,才開始學拼音的。在2013年,「南京日報」曾報導:某小學給一年級生做了識字量調查,發現剛入學的新生,平均識字量將近八百字。也就是說:除非這些新生的家長,也提前教了小孩拼音(大概不會人人都作到吧),不然很多一般的大陸小學生,是在學了八百個漢字後,才開始學拼音的;我相信在台灣也有很多類似的案例。
我們自己家的情況則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女兒安安,沒有受過正式的注音教育。她在三、四歲時,曾經靠著邊玩邊聽「大家來學ㄅㄆㄇ」之類的CD,學會了注音符號的讀音,但是大部份的符號她並不認得。後來她開始學寫英文字母時,安爸買了一兩本注音符號練習簿給她,她覺得好玩就寫了幾次,略有印象,但是仍然不會拼音,對四聲符號尤其沒有概念(不過她口語的四聲發得非常準)。
我從安安四歲半時起,開始讓她以遊戲方式認識中國文字,五歲多時開始正式字卡教學。教材是我自製的頭一千個「高頻字」無注音字卡,輔以親子指讀。到了六歲半時,她已經勉強具備閱讀無注音繪本的能力了,這篇文中有她朗讀「大科學」系列中的「好好吃的草莓」一書影音。(安媽OS:東立出版社的「大科學」譯自日文,是水準相當高的無注音繪本系列,安安讀過全套六十本,對她提升中文閱讀能力頗有幫助。)她在此階段念誦帶注音的繪本時,因為她辨識國字的能力,遠遠超出拼讀注音的能力,所以基本上她是不會去看注音的;只有在遇到不會念的國字時,會勉強試著去認注音,我只告訴她:「把整串注音念快一點,就可以讀出來了;如果有三個注音符號的話,先拼底下那兩個即可」。這樣胡搞,當然未必發得出正確的讀音,但是在有上下文脈絡的情況下,不少字倒也能半猜半念地解讀出來。
安安在小一下學期,到台灣的國小「遊學」了一個半月,雖然她完全錯過了小一開頭三個月的注音教學,但是在台灣念小一,鋪天蓋地的全是注音符號,從一早到校抄連絡簿時就開始用了,所有生字的注音,也全都要會念會寫。安安六個星期不斷地練習下來,基本上算是把注音真正學會了。這個能力來得非常及時,因為那時她的識字量早已過千,正要開展淺易的「橋樑書」(幾千字長短,半圖半文,分章節的童書)閱讀,亟需在遇到少量生字時的辨音輔助工具。從此她就進入一般台灣小學生的閱讀模式,亦即是能比較流暢地念讀國字,然後在遇到不懂的生字時,自動切換去看注音,閱讀能力也就慢慢地累積、進步了。
海外的「繼承語」中文教育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領域,不能夠全盤照抄有語言環境的華人社會教育方式。當然了,如果您家的小朋友,是那種在兩三歲時,就願意用小手點著書上的中文字,一個個試著念出來的小孩,那您不妨趕快教教注音,讓他可以自己唸書,反正這樣的孩子没有「看音不看字」的危險;但是如果您家的孩子,跟我們家的安老闆一樣,屬於那種在四五歲時看起中文「書」來,仍然在努力研究「圖上的小老鼠有沒有穿襪子」的材料,那我奉勸您還是考慮先教識字,再教拼音,否則如果貴子弟在學了幾年中文後,離開注音仍然唸不了書的話,勿謂言之不預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