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不久前的格文「南加州青少年中華文化夏令營」中,介紹了咱們家的小二生安老闆參加夏令營的有趣體驗。因為這是安安首次單獨離家,所以我和安爸特別撥出時間,參與夏令營倒數第二天(星期五)的「懇親日」。和營區志工們相互交流,以及觀賞學員們的成果發表會,讓我對這個夏令營的情況及特色,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短短一星期的夏令營,要向孩子們介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當然是以入門性質的趣味活動為主;但是老師和小朋友們,仍然很認真地準備成果展覽。眾人用餐的大飯堂牆上,掛著琳瑯滿目的學員作品,有摺紙(左上圖)、吹畫、天燈(右上圖)、書法(左下圖)、中國結等(右下圖):
 
camp-26   
既然夏令營由「中文學校聯合會」主辦,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是個讓小華僑們學習中文的好機會。當天來採訪的記者小姐,就曾向我詢問這一點,有些格友也發表了與此相關的留言。但是在我實地觀察後的感想是:這個夏令營的主題是中國「文化」,不是中國「語文」。除了書法和刻印,和中文字沾得上邊之外,其他並沒有任何中文聽說讀寫的課程。畢竟參加夏令營的小朋友們,以南加州的中文學校學生為主,大家已經在學校念了一整年中文,才剛剛放暑假呀。據說幾年以前,夏令營曾提供較為學術性的講座如傳統倫理(忠孝仁愛之類)、孫子兵法等,但是現在已經全部取消,代以「快樂學習」的歌舞、手工及體育活動。我想可能正是因為「客戶反應欠佳」的緣故吧!
 
夏令營文化課的老師全用中文授課,所以學員們必須要聽得懂中文,不過對「說」就沒有什麼要求了。據我在懇親日那天所見,小ABC們彼此之間,幾乎全是用英文溝通。我和安安的監護人聊了一下,她很客氣地稱讚安安適應得不錯,會主動幫隊友打掃、晾衣服,還協助一位隊員融入新環境。監護人說有個組員是台灣派來老師的孩子,在台灣剛唸完小三;中文的表達能力當然極強,但是英語會話就不太行了,所以她在開始時,對於周遭小朋友都講英語的環境不甚適應,安安多少幫了她一點忙。後來安安告訴我:有些隊友根本不直接和這位台灣女生講話,而是嘰哩呱啦和安安講了一大串英文後說:「妳去告訴她!」,所以安老闆就只好跑來跑去地居中翻譯了。其實我覺得對一些想學英文口語的台灣小朋友來說,與其花大錢參加一些成員以華人為主的遊學夏令營,反而不如加入這種由母語是英文的ABC組成的營隊,還更可能有練習英語會話的機會呢!
 
這樣的語言環境傾向,也明顯地表現在發表成果的營火晚會中。晚會的節目裏,包括了各小組自編的短劇。小朋友們的表演生動有趣,有些更是創意十足,不過所有的演出,都是全程使用英語的!這是安安那組表演的「年獸故事」:
 

 

當然了,中文學校聯合會辦的文化營成果發表會,無論如何也要有些中文的節目撐場啊。例如小朋友進場時的「隊呼」,是她們自已編的,那就不能全用英語了。有些組用中文、有些組中英夾雜,都蠻可愛的,這是安安那組的隊呼:
 

安安說隊呼是組員們一人想一句編成的。這個夏令營對於中文讀寫全無要求,安安她們那一組在練習隊呼時,可能是考慮到隊員的中文閱讀程度參差不齊的緣故,發下來的小抄全用漢語拼音寫成,安安根本看不懂,只好拜託監護人替她用漢字寫下來。在這種情形下,要讓所有孩子學會夏令營的營歌,就是不小的挑戰了。課程表中的「營歌練唱」,學一首周華健的「朋友」,足足排了六七個小時,指導老師一句句耐心地口傳心授,連唱帶比,總算讓小朋友們全都學得朗朗上口。(安媽OS:我問過安安有發歌詞嗎﹖因為她看歌詞應該可以學得較快。安安說歌詞只發下來過一次,第二天就又全收回去了。)來參加營火晚會的家人,看到孩子們唱作俱佳地演唱「朋友」,一定會很感動吧:
 

 

晚會中更受歡迎的節目,就是由台灣專門選派來的老師,指導的民族舞蹈和體育表演了。我和教民族舞蹈的王老師談了一下,她表示每組的上課時間只有三小時,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教出一個個精采的舞蹈節目,老師非得全心投入不可。在我這種外行人看來,要教這些大半沒有舞蹈基礎的孩子們「速成」美妙的採茶舞、豐年舞、捕魚舞、扇舞、旗舞(上圖),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教授花式扯鈴、跳繩之類的民俗體育技藝(下圖),難度應該也不遑多讓。真的很佩服這些老師的功力啊!
 
camp-28  
 
這是安安那組跳的豐年舞。她們穿的衣服是自已染的,綁的頭繩是自已編的喔:
 

 

年齡最高的那組大女孩,有不少已經連續學了好幾期花式扯鈴,技術不錯(安媽OS:扯鈴老師的表演更是出神入化,那個我下次再貼):
 

 

我上面的這些描述,只是忠實反映我觀察到的夏令營情況,絕不表示我本人認為「中華文化夏令營」就應該教授中文或是營造中文語境;毋寧說我相當贊成聯合會現在的方針 -- 舉辦傳統式的山野夏令營,讓孩子們盡情享受自在快樂的團體生活,而不是把時間花在語言學習上。為了促進隊友之間的感情,既然大家最習慣講英文,就讓孩子們用英文交談,我覺得也是明智的作法。因為夏令營對於學員的中文程度要求不高,所以吸引了許多不同背景、族裔的小朋友前來參加,令得營隊組合更加多元化。在學員名單中,我就看到了好幾個典型的美國人姓氏,還有日裔、韓裔、越裔、印裔、西裔、法裔的姓呢。雖說這些人很可能大部份是混血兒,但是像下圖這位非裔小朋友扯鈴的畫面,還是令人覺得又有趣、又溫馨。這些不同族裔的孩子們,難得能聚在一起歡笑,共同體驗中華文化,又何必拘泥於用什麼語言交流呢!  
 
camp-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安媽 的頭像
    安媽

    好山好水慢慢走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