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海外學中文 (8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對住在台灣和中國的家長來說,小孩能夠熟練而流利地用中文讀寫,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這種在華語社會裏連想都不用想的成例,對於海外的華人父母來說,卻常常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在缺乏語言環境及教育系統的情況下,除非家長特別好命,剛好生出對中文敏銳度極高、簡直像是從空氣中吸收字型的子女(安媽OS:很可惜安安不是這種小孩),不然那兩千個方塊字就必需硬碰硬,一個字一個字地去慢慢教了。而在這段枯燥乏味、又看不到實際效應的過程中,如果不想用虎媽式的強迫法,要如何維繫小子的興趣﹖這個問題可難倒了一拖拉庫的博士、碩士家長呀。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故事要從我們去年到聖路易斯、伊里諾州一帶遊玩時說起...

話說在伊里諾州的南部,有個很有意思的小景點,叫作「石中有洞」(Cave-in-a-Rock)。顧名思義,它就是俄亥俄河沙岸邊,一塊巨無霸岩石中間的大空洞: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有很多和我們一樣住在美國的華人親友(包括和我們很熟的本城中文學校校長),看到五歲的安安,就會自然而然地問:「安安有沒有去上中文學校啊﹖我家小孩都在上喔...」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在網上看到被台灣媒體炒得紅紅火火的一個新名詞:「語言癌」,形容現代人無法精準使用中文表達意見的現象。「語言癌」的典故來自某位「食神」級的大廚師:形象素來忠厚顧家的他,最近因為桃色事件被媒體抓包;大廚為了自救自清,在記者會上發表了一些不甚妥當的言論,被記者及網友們攻擊得體無完膚。最近某大報更拿其中的金句「我們有擁抱的動作,我們有嘴對嘴的動作」大做文章,指稱這種贅字充斥的冗長句型為「語言癌」,頓時引起了非常熱烈的討論。有許多學者及文人紛紛表示問題嚴重,年輕人深受網路影響,導致口語表達方式累贅拖沓;但是也有人覺得這樣的冗詞贅語,源於服務業、媒體界等需要婉轉陳詞的職業性需要,屬於語言的自然演進,無需大驚小怪;更有人提出一些大作家故意使用贅詞創造特殊意境的例子,強調不必要求年輕人追求中規中矩、言簡意賅但了無新意的措詞。可說是百家爭鳴、意見紛紜,新聞炒得好不熱鬧啊!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三十磅重的大鸚鵡」一文中,提到我教兩歲多的安安念五言絕句的經過。一轉眼半年多又過去了,「鸚鵡安安」繼續增高長大,學舌的功力也與時俱進;對語言的吸收力就像所有三歲小娃一樣,完全是天才級的,總是讓腦子裏記憶體已經開始折舊的安媽看得目瞪口呆,自嘆弗如;大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之慨啊...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愛玲在「我的天才夢」裏面寫道:「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加上一點美國式的宣傳,也許我會被譽為神童。我三歲時能背誦唐詩。我還記得搖搖擺擺地立在一個滿清遺老的籐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眼看著他的淚珠滾下來。七歲時我寫了第一部小說,一個家庭悲劇。」
 

安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